然而现在,重活了一次的朱由检,已经知道了大明顽疾所在。他变驿站系统为锦衣外卫,靠着密布全国的驿递网络,对大明各地的情形可以说了如指掌。
凭着手中掌握的实力,朱由检可以做些修修补补的事情,惩治贪官污吏,惩治无良士绅,使得各地百姓日子过的更好一些。
但那没有意义!大明到了现在,已经到了非彻底推翻重来不可的时候。只有彻底推翻重来,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才会获得新生!
所以朱由检最近对朝政颇有些漠不关心,他把朝政基本上交给了内阁处理,很少提出反对意见。各省情形再坏又能坏到哪里?士绅们再贪婪,顶多把所有田地都兼并光,顶多国库收入继续减少,如此而已。
而朱由检真正关心的只有两项,一是内库的银子,再就是手中的军队。有银子便可以开办皇家科学院开办商贸学校开办武学,培养真正属于自己的人才。有了银子便可以改编军队,现在是取缔京营成立京师禁卫营,再往后还要按照禁卫军模式彻底整编九边之军。等到整顿好九边之后,便到了彻底变革的时候!
很难得的,这些军官们比往日勤奋了许多的,每天一早都进入军营,积极的进行训练,试图通过表现证明自己价值存在。然而他们却发现,手下的很多士兵却不愿再来,哪怕他们发出点卯命令。
他们手下的大部分士兵都去应征禁卫军,通过的不会再来,没有通过考核的也不愿再来。这个时候,哪怕普通小兵也知道京营已经没了前途,都在为自己谋着出路。
不仅普通士兵不愿来军营,便是协管京营的兵部侍郎李邦华都不再来了。李邦华已经猜出了皇帝的用意,既然能用战斗力更加强劲的禁卫军彻底取代京营,京营便没了存在价值,李邦华对这些也乐见其成。
至于新任京营总兵定辽伯曹文诏,从上任时在京营露过一面后,再没有在京营出现过。而且据传,曹文诏现在正帮着皇帝招募禁卫士兵,很多去考核京营士兵证明了在考核现场看到过曹文诏。
“陛下,已经从京营中招募禁卫士兵一万三千五百人,京营中有战斗力的几乎被招募一空,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不堪使用者,还有便是那些军官们的家丁。”
此刻,京营总兵曹文诏正站在皇帝面前,回报着募兵事宜。
“诺大的京营,朕记得李邦华整编以后,名册上尚有五万六千余人,可堪使用的就这点人吗?”朱由检皱眉道。
“名册上的五万多人,还是有很多空额,很多空额便是李侍郎都没有办法。”曹文诏苦笑道,“抛开空额,京营中实额估计也就四万多人,包括老弱病残不敷使用者。而此次招兵,只要年轻力壮者,而凡入禁卫军,只能从普通士兵做起,这两条便让很多京营各级军官,还有那些将领们的家丁,都不愿进入禁卫军。能招到这一万三千五百人,已经是极限了。”
朱由检微微点头,认可曹文诏的解释,不过每年耗费百万钱粮的京营,最终能用的只有这一万余人,让他还是非常不爽。腐朽的京营,早就该彻底清除了!
“定辽伯辛苦了,接下来你还要继续负责京师禁卫的编伍操练事宜,我会让兵部侍郎李邦华协助于你。”朱由检道。
曹文诏虽然不是禁卫军出身,但将门世家,领兵近二十年,论带兵的本领要比那些勋贵强了不知道多少。在京中这些时日,曹文诏对于禁卫军制度也了解了很多,再加上曾经在辽东和禁卫军并肩作战过,让他负责编制京师禁卫军自然没有问题。
即便曹文诏有疏漏,还有李邦华从旁协助。李邦华虽然是文官,虽然出自东林党,但却是个真正能做事没有私心的官员。
而且京师禁卫军的各级军官都是从西苑禁卫、从辽东立功的禁卫军将士中提拔而来,无论是曹文诏还是李邦华,都只有练兵权,没有任用私人的权力。而且禁卫军的监军制度,也足以制衡这二人,保证任何人当将领都无法乱来。
从京营只招募了一万三千士兵,距离三万编制还差很多,剩下名额只能从京畿一带农民或流民中招募了。
崇祯三年二月二十八日,朱由检正式下旨,宣布取消京营编制,改由新成立的京师禁卫负责拱卫京师,原有的京营官兵,一律转为民户。
ps:四千字,今天的基本更。我继续,再码一章。本书发于起点,求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