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世间,必有烟火,烟火味是人世间最温情最本质的味道。
不食人间烟火,顾影自怜,终究是太虚无缥缈了,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
所以还得回到人世间。
追求生活质感,为了追求真实性、生动性、鲜活性,追求有感同身受的那种生活温度、气息和人情,追求一种亲切的、朴实的、生存的烟火味道。
这是张宣下一部作品“人世间”的立意。
因为时间线和发生故事的地点不同,就注定了他笔下的作品与原著有着很大不同。
为了把这部作品写好,为了超越原作。
张宣不仅把上村逛了一个遍,还去了隔壁下村,以及附近的十里八乡。
最后跟着杜双伶,把整个小镇和杜家段也走了一遍。
在这里运道不错,张宣如意找到了一家同原著高度相似的写作研究对象,这大户人家也姓杜,还是杜克栋没出五服的本家,叫杜成旺。
这个家庭三代人,三兄妹,四十年,而这四十年又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剧烈变化时期,命运浮沉、跌宕起伏、桑海桑田和天各一方,都与原著有着极大类似点。
除了年限40年不符合自己最初的设定外,竟然惊人的吻合。
张宣很激动。
听说大作家选中杜成旺一家作为深挖对象,杜克栋和艾青很重视,还亲自带着礼品上门沟通。
面对张宣这样的大文人,面对杜克栋和艾青这样的富贵亲戚,杜成旺很配合。
其实该怎么写,怎么写好,张宣心里早有基调,只是很多东西要演戏给外人看。
当然了,和杜成旺等一家沟通下来,他内心还是有很多实地感触。
怎么说呢,就好比之前自己的一切构想犹如空中楼阁,但同老一辈人的交谈之后,张宣有了一种脚踏实地的心安感。
半个月后,
张宣隐隐约约觉得,自己已经可以把书写好了,可以把书写的很接地气了。
但他还是没动笔,还是夜以继日的收集素材。
艾青现在对着小女婿那是非常满意、非常看重、非常钦佩。
为什么钦佩?
这半个月,张宣吃在她家,喝在她家,住在她家,艾青默默统计过,张宣平均每天只睡4个小时,平日里要么在收集写作材料,要么在书房熬夜完善大纲细纲以及人物刻画。
你看看如今的杜双伶,走到哪里都风风光光的,再看看你,条件又不比她差,就天天只能在晒太阳,我真是替你冤,交流了两年口水,最后却便宜了别个.”
听到妹妹叨逼叨逼的,一开始肖少婉没做声,自顾自地给自己倒了一杯热开水。
但后面见她没完没了,越说越离谱,肖少婉直接把大门一关。
“肖少婉你要干什么!”肖采文吓了一跳,就想往后门跑。
“呀!肖少婉你个失败者,竟然把后门反锁了!你什么时候反琐的!啊!”
听到屋里传来的惊叫声,张宣暗自笑了。
肖采文啊肖采文!你这是活该!别把你姐不当人,你姐你也敢惹!
别看你姐平时阳光灿烂,凶起来连我都不敢说话。
想起初恋那2年的个中滋味,老男人不说了,直接打道回府。
马上要过年了哎,该回家了。
十字路口,小卖部老板正准备杀年猪。
猪很大,有400多斤。
只是当5个大汉把猪按倒,小卖部老板准备进刀时,诡异的一幕发生了,这肥猪竟然流起了眼泪,两只前脚竟然拱在一起,不停向众人作揖。
“这,这还杀不杀?”捉猪尾巴的人惊问。
“不杀留着养老啊?”其中一个年轻人不迷信,催促小卖部老板赶紧杀,快按不住了。
小卖部老板犹豫了,他杀猪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亲身遇见这情况。
以前有个老屠夫碰到过这事,之后老屠夫不再干屠宰的行当,转行干别的去了。
“那老板,你行不行,不行我来,事后给我10斤肉。”一个单身汉跃跃欲试。
“你来。”见有人不怕,那老板很果断的把杀猪刀放下。
就在这时,小卖部老板的女儿那雯,那个北大老师从屋里出来了,看一眼猪,就对那老板说:“爸,这猪放了吧。”
“放了?”小卖部老板显然不是很情愿,400多斤的肥猪呐,足足喂了一年半。
“放了,我们不要了,谁要谁拿去。”那雯再次说。
见女儿态度坚决,那老板很是纠结,他们家条件好,家里就一个女儿,女儿的态度对于他来说就是天。
最后忍痛说:“你们谁要,谁拿去吧,别到我这杀就行。”
ps: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