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世的他设计了中日青年交流中心,并且接受清华的邀请担任客座教授来看,他对中国的印象应该还不错吧!
一转眼,时间就到了,林楼提前来到吴委员的办公楼下等候,然后乘坐学校的汽车一起去机场准备迎接,同行的还有刚刚从美国哈佛交流访问回来的关肇邺先生,这位可是未来的院士,同一辆车里坐了两位院士,林楼有些激动。
关院士出身不俗,他的父亲关赓麟不仅是中国铁路运输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颇有影响的词学家和诗人,在解放后应伍豪同志的邀请担任中国文史馆馆员。
关赓麟先生1905年随出国五大臣之一的戴鸿慈出使欧美九国考察,带回来了近百本装帧精美的欧美城市建筑图册,画册中的都市风光、宫室建筑大大引发了关院士对城市建筑的兴趣,也开阔了他的眼界。
另外,他们家所住的四合院也不是一座普通的四合院,而是在传统院落基础上,由当时著名的工程师、留法归来的华南圭先生按欧洲式的“实用”标准改造过的。
前院的一处九间“勾连搭”房中的两排柱子取消,换了大跨结构,成为一个无阻碍的大厅;生活常用的后院的一圈游廊安上了玻璃隔断,使冬天不必出户而来往于正房厢房之间,并且安装了两套新式的卫生间。
这些在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是很少见的,让年幼的关院士切身体会到了建筑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引发了他对建筑的热爱,19岁进入清华大学建筑系跟随梁思成学习,26岁便担负起清华园中的上万平方米11层教学主体楼群的设计,这在建筑师行业里绝对算得上是年轻有为。
吴委员在车上也说起了这事儿,“当年你二十六岁就负责清华教学楼群的设计,我还以为很难在看到比你更早成名的建筑师了,没想到小楼十八岁就开始做项目,不到二十就拿了国际大奖,这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啊!”
“小楼算是赶上好时候了!你现在的机会比我们当时可多多了!”关院士也很欣赏林楼,“最近咱们学校的图书馆新馆设计打算交给我来做,你要不要过来帮我的忙?”
“能跟您学东西,那我肯定乐意啊!”而且这还是为母校出力,林楼自然不会拒绝,甚至他还琢磨着是不是要用林桥的名义为母校捐点钱,好让图书馆的经费更宽裕一些。
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位于清华大学核心区,大礼堂之东北,分两期建成。1919年首期由美国建筑师享利-墨菲设计,1931年由杨廷宝先生设计了第二期,这第图书馆又是关院士主持设计,一个学校的图书馆容纳了前后两位院士的心血,这可不多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