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重喜和周青等十几骑,带着崇祯冒充唐通和白广恩的亲笔信,一路上边走边揣摩,把崇祯教给他们那套说词牢记于心。
一会儿见了吴三桂等人还得临场发挥出来,必要时须得随机应变。据说吴三桂鬼的得,想让他上当,不容易。
因此,这一路上刘重喜和周青一边走一边背书。
眼前是高第的连营,高弟亲自出营迎接二将,刘重喜和周青受宠若惊的表情,双方寒暄几句,高第拉着他们俩的手嘘寒问暖,以示亲热。
然后坐船过了两条河才来到山海关城下,二将一看,这山海关太雄伟了,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上,在关城前面修着四座小城,互为犄角,成为山海关的屏障。
无论是卫城还是关城,上边都有森严壁垒的守军。上面还有黑洞洞的炮口,看来吴三桂这些天真没闲着,把宁远的大炮都拉过来了。
这时关门大开,高第领着二将来见吴三桂。
见面之后又是一顿寒暄,分宾主落座,有人献茶。
二将现在心里有底了,因为刚对高第演了一遍,算是彩排,没被高第看出什么。
接下来要对吴三桂正式表演一遍,应该问题不大,但也不敢掉以轻心。
刘重喜嘴比周青溜,还是他主讲,周青补充。
「伯爷,我们总兵大人老是念及和您关外共抗***之谊。」
「哈哈哈……」吴三桂大马金刀地坐着,开怀大笑起来,「达轩兄为人豁达,武艺也高,最有名的就松锦一战,我们并辔征战,杀了不少***,但那一战还是败了。」
「伯爷,胜败乃兵家之常事。居庸关一战,唐大人不得变节降贼,白大人何尝不是如此?」周青插话道。
刘重喜继续,「两位大人每念及此面有愧色,身为大明军将,却屈身事贼,实在是不甘心。这次大人见到您的书信非高兴,但是李自成眼线众多,没敢回信,这次我们到了红瓦店,把流贼远远甩在了后面,这才差派末将前来拜会伯爷。」
刘重喜说着,把崇祯的亲笔信拿出来,呈给了吴三桂。
吴三桂打开信一看,信写得热情又不失礼数,称兄道弟,好似多年未见的好兄弟一般。
吴三桂脸上动情了,逐字爱句读了起来。
「关外一别,通甚念兄。屈身事贼实属无奈,纵我们兄弟疆场反目,却一日未尝不思大明也。兄为大明重臣,身怀绝艺,绾握重兵,忠心可照日月。」
「此次通背贼出兵,愿与兄暗中联手,共图扶明大计,挽大明江山之未顷,则天下幸甚。我辈尽为臣之道,必名留青史也。」
「今远道而来,万兵未有立锥之地容身,苟命于小村。若能借一片石暂且栖身,退可以为兄守道,进可以攻流后路,通不甚感激也。特与广恩兄联书一封,谴刘、周二将上拜兄安。」
落款是唐通和白广恩的名字,年月日。还有两个人的大红印鉴。
吴三桂看完信,脸上的笑容渐减。
接下来吴三桂以如厕为名,暂时出去了,稍后方光琛也出去了,只有高第在这里陪着二将。
二将相互看了一眼,心照不宣,知道吴三桂出去商议去了。
事关重大,看来吴三桂不是冒失之人。二将只得在这里等着,一边喝茶,一边和高第扯淡,心里却直敲鼓。
可别暴露了,否则就前功尽弃了……
果然,吴三桂和方光琛到了另一个屋子商议对策。
崇祯在信中写得明白,你让我们二将与你联手共图大业,我们都答应了,现在来了但我们没地盘,人马没地方安置,暂时借你的一片石关城一用,也可为你守后路,也可暗中偷袭李自成的后方。
唐通和白广恩愿意与他化敌为友,共守关城,吴三桂当然求之不得,但是要他让出一片石关城,吴三桂犹豫难决。
因为吴三桂知道一片石虽然只是个九门水库,这座关城之于山海关来说,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要取山海关少不了一片石。
这是他通往关外的退路,轻易让给这二将,他心里不安。说白了他还是对这两员将不放心。
但是如果不答应,显得他小肚鸡肠,人家远道而来帮他打仗,他却不让进关入驻,这明显是像防贼一样的防着人家,他们的合作肯定是不欢而散,没有任何结果。
因此,吴三桂拿不定注意,问计方光琛。
方光琛背着手走了两步,「伯爷这就看您是如何打算了。自古以来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伯爷要打算与与这二人联手,那让给他们入关城驻兵也无所谓。区区2万兵马,即便有个万一,也翻不起什么大风浪。」
「如果伯爷觉得他们两个靠不住,那就趁早打消这一念想,杀了这两员将,然后对红瓦店用兵,一举灭了唐通和白广恩,以绝后患。」
大明武帝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