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出去以后,各地的举人纷纷来到了兰州城,越来越多的举人进入府学,其他学子前来听讲的也不少。
虽然林三咬着牙告诉李凌说本读的教育已经烂到根。没治了,但是李凌依然不愿意放弃。
他斟酌了许久在府衙门外铁出了一张告示:
将府学先生的薪资提升到每月十两银子,县学五两,各地儒学三两银子。
凡在各地儒学当先生满三年的秀才、童生可优先成为举人。
凡在县学中做满一年先生的举人可优先获得进京参加会试的名额。
府学的先生则有衙门内的官员轮流来承担,甚至李凌自己也会抽出一些时间给学子们上课。
最为重要的。凡是有家中有举人以及以上功名的,可报请知府大人亲赐匾额于大门上,以此来显示书香门第的尊贵。
李凌以官府的名义对有功名的人进行褒奖,扩大了他们的既得利益。这人书生们感到了一种被人重视,被人尊重的感觉。
儒学渐渐兴盛起来,人们以能够进学参加科举为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上了读书的道路。
人才慢慢多了起来,社会风气也逐渐转变了。人们不再将多数的少年当成一种累赘。
读书人多了,边军的整体素质也高了起来。
李凌在不知不觉中彻底改变了边疆的形势。
同知大人亲自在府学中授课,这个噱头都是心音了不少人,毕竟在兰州府很少有人中进士,更别说让这些老爷们给人讲课。
陈思也是一名举人,他也有进取之心。
陈家两老听说儿子要去府学当中读书相当的高兴,急忙准备了充足的银子给了他。
“妹妹,你好好在家中侍奉二老,同时也友好照顾好巧云和林四娘两位姑娘,千万别再乱跑了。
陈思自然知道自己妹妹花钱到学堂上捣乱的事情,现在府学中的学生骤然增多,他可不希望再有关于妹妹的风言风语出现。
“哥,我知道了......”。陈莹不甘心的回答道。
哥哥到府学去读书,却将自己留在家中,陈莹只安分了半天便原形毕露。
她悄悄的找到巧云和林四娘怂恿道:“巧云姐姐,不如我们也偷偷的溜进去如何?即便是被人发现我们的身份也没有什么可怕的,难道他堂堂一个同知会为难我们几个丫鬟?”。
陈莹亲眼见到林四娘和李凌有很亲密的举动,她还以为巧云和李凌有关系呢,后来林四娘告诉她巧云和知府大人的妻子是姐妹的时候,陈莹才放下心来。
“我不会去府学的,另外你也别对这个同知报多大的希望,若是你被啊人发现了是女儿身,他第一个不会饶恕不了你!”。巧亲平静的说道!
“你还别不信,他最是道貌昂然不过!”。林四娘在一旁待不住了,她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陈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