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相对大陆内地当时的居民一年也就千元的收入水平,肯塔基在当时绝对算得上高消费。
没办法,谁让连细盐和土豆,大陆内地都不符合肯塔基的需求标准,只能靠进口呢。
关键是单店成本高,不多开几家店,成本根本降低不了。
说白了,肯塔基的快餐对于京城人而言已经成了高消费了。
要是一家三口在肯塔基敞开吃一顿,一个科级干部的半个月的工资就没了。
原本汪大东只想挣那些想要尝新鲜人的钱,觉得价钱虽然贵点,可京城人都爱追时髦,只要这个城市有十分之一的人肯来光顾一次,餐厅也就立住了。
即使对大多数京城人来说,不会形成经常消费,也无所谓。
结果没想到,这些京城顾客居然没几个喊贵的,他们似乎很吃“美国”这一套。。
居然觉着花这个价格能品尝一次美国的食品,不算过分,离开时不少人都表示还会再来,愿意介绍给亲戚朋友。
而且品尝完之后,顾客们对口味的反馈还挺好,都感到心满意足,像是吃出了饱满的幸福滋味。
尤其是好多人,似乎还挺喜欢食物的包装和纸盒。
吃过饭后,为了延续在这里获得的快乐,他们居然把菜单、纸盒还有纸杯子统统带回了家。
这一切的一切都比汪大东想象中要好的太多了,由此可见人们对这里的满意度。
而到了下午五点更了不得了,虽然风雪变大了,天气更恶劣了,然而客人却越来越多。
没过一会儿整个餐厅居然客满了,而外面的队伍却是越排越长,人越聚越多。
不为别的,就因为当天的《京城晚报》上登了有关肯德基开业的简讯,报纸上写着“5块钱可以吃一份美式炸鸡“,已经被家住前门附近,或者需要途径此地的不少人注意到了。
尤其这个时间还是下班人集中归家的时间,所以突然间人就多了,店门口的队伍长度此时甚至一眼望不到头,已经不是早上开业时可比的了。
而且要知道,前门这家肯塔基店,总共三层楼,共一千四百六十平米的面积。
一二层对外营业,共五百零五个座位,三层作为办公室。
在这个时代,这可是全世界最大的肯塔基餐厅,从来没有人做过。
以汪大东的预计,等到日后名气打响,每天饭点儿,只要能有七成坐满人,他就足以偷着乐了,结果在头一天就这么轻易的客满了,他怎么可能不哑然失色?
等汪大东冒着风雪出去溜达了一圈儿,更让他吃惊的是,他发现队伍如同长龙一样,在外面绕了一圈,都得排到正阳楼再往东去。
按他自己的估算,这些顾客几乎需要等两小时才能轮到一个座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