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得位不正的传言,当今皇帝才十四岁,教育方面也是个大课题。
与袁隗、杨彪一样,卢植也参与教授,私下告诉刘备:“当今虽然仰慕圣君之道,但是资质不太好,怕亲政之前,数年不能有所作为。”
刘备见卢植神色郁闷,“不太好”三字怕是相当客气的描述:“具体是哪个方面出了问题?”
卢植:“说来话长。”
原来何皇后、何进出生低微,提升又极为快速,对帝国各个层级权力运行缺乏足够的直观认识,又无家学渊源或者成理论的教育,内心矛盾同时交织着自骄与抹不去自卑,在袁绍的有意误导下,过分迷恋道德方正、学识出众的大儒,轻视帝王必要的素质。
大儒们学识自然没的说,怀着教出圣君的崇高理想,授以儒家大道。效果也很明显,新君宽仁儒雅、经学基础扎实,但除了见识过宫廷斗争,在国家治理、权术谋略、兵法韬略方面根本比不过同龄二千石子弟。
卢植:“简而言之,那些大儒有些迂腐。”言下之意,教出的学生刘辩也有些迂腐。
刘备安慰道:“诸位帝师之中,也就只有师尊深研兵法,还请师尊勉为其难。”
“为师晓得,有个博士公然在新皇面前质疑古文经学,皇帝还表示认可,为师也是被气昏了头。”
卢植也十分珍惜帝师的机会,不仅因为这是通向三公的捷径,何家、袁家给定心丸,更是马融之学、卢植大半生学问的传播和继承,对卢植本身学术地位的认可:“有个伴读跟当今一比,真是天上地下,当今要有那人一半悟性就好了。”
“哪个伴读?”
“新来那个守宫令,名叫荀彧。”
“师尊请小心,荀彧的妻子是故中常侍唐衡的女儿,和咱们当今陛下的唐妃是堂姐妹!”
“怪不得,怪不得何隅说荀彧是王佐之才。”
想当王佐之才可没那么容易,除了才干过硬,还必须有十二分业绩或过硬关系,君不见姜子牙70岁还在垂钓、冯唐易老难用、后世朱总理50岁还在计委做处长。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有安邦定国之才被埋没者不凡几。就连出将入相的卢植本人,做了十多年尚书,几任郡守,持节统兵大帅,却一直当不上尚书令,有才而无王佐之机,心里牢骚也不少。
其中不少失败者个人甚至完全无辜,只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就被埋入黄泉。
历史血迹斑斑,上军校尉蹇硕、骠骑将军董重、董太皇太后等人不是唯三的流血之人。他们的亲近家人和属官,站错队在战斗中死去的将领、士卒,化作一缕缕冤魂。
那是他们的家属亲朋在哭泣、在唾骂、在诅咒,他们不仅难以获得抚恤,还会给家属亲朋打上不光彩的政治分类,运气不好,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不得翻身。
何太后、新皇特意接见了刘备、甄俨、潘隐,因为在关键时刻反正,三人获得了何家的谅解。
可是,何太后看刘备的眼神十分冰冷,年轻时两人的肌肤相亲恩意绵绵,各取所需,如今仿佛一根刺在她心头。作为皇后,现在是皇太后,当年的温柔不过是污点和不稳定因素,担心刘备就事重提,威胁她。
甄太妃与她有不解之仇,刘备娶甄脱为侧室,在何太后看来也等于挑战她的感情和权威。
刘备毕恭毕敬,没有提出担当渤海王相,只是恳求让刘协顺利归国,倒是让何太后稍微放松紧绷的神经。
对心狠手辣的何太后,刘备避之唯恐不急:给甄太妃下毒还可以归结于女人的嫉妒和男人的花心,对把她从一个平民女子变为皇后的丈夫下毒,得有多么缺乏感恩之心。缺乏制约的权力如同毒药,何太后在其中浸渍太久,已经腐化堕落成权力的奴仆。
何太后不明白,刘备看她的眼神很奇怪,甚至有怜悯。
刘备毕竟对何进、何太后还有一点故人之情:“太后、陛下,臣有事希望单独禀报。”
何太后心里一紧,双腿一闭,用尖利的声音吼道:“你。你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