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朝科举的条件已经被前朝好上许多,前朝举子会试时,坐不避风之处答题,初春料寒,别说答题,只怕写出的字也不能看,更不说有多少学子又冷又紧张,弄出一身病来。当朝的科举条件与前世历史上的明清相似,虽说小隔间里的味儿难受了点,但好歹有几块板子挡风遮雨,林海虽有些不堪忍受,但是拿前朝对比一下,顿时觉得满足了。加之考生虽不能穿有夹层的衣服,但是早先江氏便替他备下好料子,比那些寒门出生的学子却是好上不少。
林海进了自己的考舍,考舍里竟然还安置了一张小床,上面的被褥都是簇新的。先将自己带来的东西都放好,将桌子上贡院准备的砚台毛笔等物检查一遍,确定无误后,才开始整理床铺。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林海做得这两件事看似多此一举,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他可是听林老爷说过,因为为了防止考生在毛笔和砚台镇纸上做小文章,所以乡试会试殿试的毛笔等物都是贡院统一提供的。而有一年会试的时候某个考生就是那么的倒霉,分到的毛笔是不能用的,而这时考舍已经从外面落了锁,别说是他就是主考官也出不去,没办法那个考生只好自认倒霉,三年后再来考了。
又过了一会儿,试卷发了下来。试卷被装订成册,一共五份,是前三天也就是第一场的五篇史论。每份卷子有五页,五份卷子一共二十五张纸,拿在手里很有厚重感。
林海深吸了一口气,将试卷打开,也不先去看上面的题目,而是先将试卷在桌子上比了比,调整了一下砚台、镇纸的位子,确定不会在自己奋笔疾书的时候,有狗血的打翻砚台污染考卷的事情发生。
低头一看考题,林海笑了!五道题里,三道他都做过。这个时代出的考题,远没有现代那么多样化,基本上都是四书五经上的句子,做过的可能性很大。要是遇上你五道都做过的,那只能算你运气好,别人运气差。
说起来,科举并非一无是处。就拿凤朝来说,科举考试远远没有清朝的科举那般呆板可厌,考试题目很多还是很有趣味性的。这时候,单纯为了应付考试而出现的样板文还没有出现。有文采有思想的八股文不在少数。
会试又比乡试和府试要有趣。府试和乡试主要考基础文化知识,靠的是记性和对经义的理解。会试则不同,考中进士,一下步就能直接做官。遇到英明的皇上,谁都不愿意选拔出来的都是死读书的书呆子。因此会试的试题,更偏重于对当前制度的认知,以及一定的工作能力。
林海先将自己做过的三道,在草稿纸上打了一下夫子给他改过后的草稿,便开始在考卷上作答,洋洋洒洒,下笔万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