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王又问道:“发现倭缎的那家店主,可曾审问出什么吗?”
“那位店主姓陈,是土生土长的金陵人,家中三代都在西市开店为生,周围邻居都非常熟悉,一贯行为良好,审讯后并无可疑。
据他说这匹倭缎,是一位叫董老二的中人推荐给他的,他因听说过倭缎的名声,觉得有利可图,便花高价盘了下来。”
“董老二!”贾琮心中一震,不会是这么巧吧,难道是同名同姓?
宁王见一旁的贾琮,盯着自己手上那匹倭缎,眼中流露出诧异神情,不禁问道:“奉议郎,这匹倭缎是有什么古怪吗?”
“王爷可否让我一观这份肇事东瀛商船的洋货清单吗?”
宁王一愣,想到这个奉议郎才情出众,定也是个极敏慧之人,他见贾琮神色郑重,难道是想到什么什么关隘之事?
且这东瀛商船洋货清单,也不是什么机密之物,便把随手递了给他。
贾琮将那份洋货清单快速浏览,便看到了十匹东瀛倭缎的记录。
只是再往下看去,竟赫然看到岩手山水玉方瓶的字眼,数量为七百一十件,我和自己买到的数目几乎一致。
那董老二说过,这种岩手山水玉瓶货源,在金陵绝对找不出第二家。
原来自己竟然无意间买到到的水玉瓶,竟然来自那批失踪的东瀛洋货!
“王爷,这倭缎果真是稀罕之物,除了出自东瀛浪人劫掠走的那批洋货,不会来自其他渠道吗?”
永宁王看了杨宏斌一眼,杨宏斌会意道:“倭缎是稀有之物,自金陵设立市舶司以来,从未从外海运入。
下官可以保证这匹倭缎,就来自那批价值二十万贯的洋货,而绝不可能是来自其他渠道!”
贾琮说道:“王爷,我这几天倒是遇到一件凑巧之事,听起来和这倭缎的来由大有关联。”
永宁王眼睛一亮:“请奉议郎说来一听。”
“前几日我收养了一个丫头,她自小被拐子掠走,将她带到金陵养大,那丫头有一件抹额,她说就是用一块倭缎制成。
据她说那拐子曾带他去一个周姓的洋货商那里盘货,她在那里看到一块倭缎碎布,便讨来做了这件抹额。”
“而且还真是无巧不成书,那个拐子就叫董老二,且平日就做些贩卖洋货之事。”
杨宏斌神情激动:“奉议郎的意思,那董老二作为中人,就是将姓周的手中的倭缎,贩卖给西市那位姓陈的店家。”
贾琮微笑道:“不然我那丫头,怎会在姓周的那里,发现剪碎的倭缎,王爷只要拿住那姓周的,说不得就能找到那二十万贯洋货的下落。
只要找到那批东瀛洋货,自然也就能找到那帮杀人抢货的东瀛浪人!”
永宁王见贾琮只是凭那匹倭缎,片刻之间,抽丝剥茧,就能直指关窍。
虽然其中事有凑巧,但是这等机敏反应,已不弱于善于侦缉之法的杨宏斌,怪不得小小年纪就闯出名头,的确有些不凡。
刚才杨宏斌要说公务之事,永宁王只是碍于面子,才没回避贾琮,没想无心之举,却意外有了这样的收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