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中,又是新的一天,对于这个在永远沉重凝重中,又孕育着天下最前端的风潮和时尚的城市,每次来到长安的人,都有不同的心情和感受。
对长安等待大考的学子们来说,则又是漫长的一天,因为他们在这坐生活居贵的城市里,已经徘徊了七八个月,朝廷所说的科举,却因为某些官面上的理由而一拖再拖。这一拖就拖尽了大多数人好不容易凑出来的盘缠路费,许多人不得不一边放下身段到处投贴赶场,一边兼营点维持生计的活儿。
小有点名气的就去文抄上投文写稿,挂个临时编撰,再不行也可以卖点书画手迹,多少可以一边赚钱一边经营名声,有故旧渊源的就去投奔乡党亲族蹭食,面子再大一点的,就拿着同族给的荐书给人授学西席去,实在没有门路就只好在廉价的宿所外,接受一些校书正字还算的斯文活计,不过这种零工,也是僧多粥少供不应求的,基本赶早的。。。然后就是那些营造工程中书写、看板、宣讲之类短工,虽然风吹日晒艰苦了些,也算自食其力,。。。
再不然,就抹了面皮隐下身份就到平康里,遮遮掩掩帮那些姑娘填词唱曲,或者以风雅为名背地里接受姐儿们的供养,在明面上做个捧场唬客,却已经是斯文下流了。。。,好在迁入长安的有不少地方来地富室大户。不怕铜臭熏人,肯屈尊下身份做个门人帮闲清客什么的,只谦卑一点,东家给钱也算大方。。
虽然说天子脚下是不会让饿死人的,特别是国之栋梁的读书人,每天凭学生告身从太学门前拿的廉粥、杂碎汤和粗面饼,也总是管够供应,那些寺院观所。还有各种名目的大宿舍,也徜开了任你住,但是想稍微过的好一些,就得靠自己每天外出的努力。
为了保持仪容和形象,起码从二手成衣铺子租一身象样地行头,外出应酬赶场的花费,成群结队拜师访友的基本份子。不还得自己打主意,从另方面说,体面和名声也靠钱维持出来的,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和运气,能被当成竹林遗风或是东床之相的。
只有一些幸运儿,才会莫名其妙的得到来自某某商会,某某的赞助,然后衣冠光鲜地出现在某个重的社交场合上。他们也会羡慕那些,有团体背景的学子。流传一些诸如某某同乡会馆,由背后的商家财大气粗的联手包家一整条街的酒食居宿,供本乡的学子随便住。
今天他们又重新聚集在长安城的某处。
昨天盛大的入城礼似乎没有能消耗干净他们地热情和体能,除了他们,还有大量各种身份的好事者,因为某中原因,都聚集到了附近,站满了城坊附近,于是连早晨维持街市的公人和差役们也傻了眼了,那些缤纷地花架、天桥、门楼上。\\\\\\早密密麻麻的攀满了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