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这就是科学!
这就是……圣人之道!
在场文人儒生全都喃喃自语。
这些观念对他们长期以来学习的程朱思想造成了极大冲击!
偏偏他们还没有任何办法反驳!
反驳?
怎么反驳?
孙叔敖就是最好的例子。
“孙叔敖举于海”的典故,天下间哪个文人不知道?
孙叔敖引流期思之水,将其用于浇灌雩娄良田,楚庄王以此看出孙叔敖治理国家的才能,便任命孙叔敖为楚国令尹。
所以,孙叔敖举于海,他甚至都不能算是文人儒生,偏偏人家治国,平天下,造福黎民百姓。
正如解缙所说的那般,贤者孙叔敖一个农民,未曾学过圣贤文章,不懂什么家国大义,却在这个国家需要他的时候挺身而出,毅然决然地响应号召治理水患,他不会做文章,亦不会讲圣言,但他却做出了文人儒生从未做过的治水伟业,从而名留青史,成为贤者!
孙叔敖给文人儒生的启迪还不够吗?
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民,却奔赴于前线治理水患,成就了圣贤之道,这无异于给了所有文人一记狠狠的耳光。
什么叫做“圣人之道”?
这就是圣人之道!
这就是耳熟能详的圣贤典故!
在场所有人全都陷入了沉思。
刘季篪再次看向了解缙,他还是有些不甘心。
“老夫,想再请教一二。”
“刘公但说无妨!”解缙微微抬手,给了刘季篪说话的机会。
刘季篪眼睛死死地盯着解缙,沉声道:“如你方才所说,那岂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了?”
这是一个伪命题,或者说是一个陷阱题。
圣贤天生异象,绝非凡俗。
你解缙口口声声说圣贤之道就在我们脚下,只要愿意低下头去做实事,知行合一,那岂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
可天子与百姓,又岂能是一样的?
皇帝是天命之子,是九五之尊!
百姓都是他的臣民,又岂可混为一谈?
解缙要是敢回答,刘季篪就可以抓住这一点,彻底击溃解缙这科学理念!
然而解缙好似没有察觉,直接微笑着回答道:“没错,人人皆可成圣!”
刘季篪狂喜,急忙质问道:“噢?在你这里,所谓的圣人之道,如此肤浅吗?”
他好像一下子找到了解缙的要害。
可不等他进一步出言驳斥,解缙却是叹了口气。
“刘公,大道至简啊!”
“至圣先师门下的七十二贤者,上至公卿,下至贩夫走卒,都参悟了圣人之道,这难道不是最好的证明吗?”
“子渊(颜回)生活清苦而能安贫乐道,终生未仕而好学不倦,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是七十二贤者之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