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炳闻言,长出了一口气。
赵炳其实没有谢康高明玉那样的野心,他这么多年以来,一直跟随在赵睿后,之所以后来倒向赵显,也是因为旧主将死的原因,他就只想安安稳稳的做自己的宗卫府大统领,并不想有什么从龙之功。
“王爷的意思,卑职明白了。”
赵炳低声道“这个李朔,卑职立刻派人去处理。”
赵显摇头“本王要你处理的不是李朔这个人,而是朝堂上的这些苗头,从现在开始,宗卫府要抽出一部分人力,去监察百官,最起码不能让他们再背地里结盟议事,本王不希望有一天本王上朝的时候,这些人来一个黄袍加,bī)着本王坐上那个位置,你明白了吗”
赵炳虽然不明白“黄袍加”的典故,但是字面意思已经足够这位大统领理解了,他点头之后,有些迟疑的说道“王爷,我宗卫府最近一直在做军器监的事,如果再抽出人手去监察百官,卑职怕人手不够,误了王爷的事”
这是在跟赵显要人要钱。
赵显用手敲了敲桌案,淡然道“内府人手不够,那就放一些事给外府去做,宗卫府外府已经成立两年了,怎么到现在还没有遴选出一些能用的人”
赵炳低下头“卑职知道了。”
“那这个李翰林”
“李朔这个人,你把他详细资料整理一番,送到本王这里来,之后的事你们就不必多管了,本王自己处理。”
“卑职明白。”
赵炳在赵显的书房里,足足待了近一个时辰,一直到丑时初刻的时候,他才从赵显的书房里出来,此时这位见过不知道多少大风大浪的宗卫府大统领,后背已经完全湿透了。
他今天晚上经历的事,是关乎启国无数生民命的大事,因为只要那位年轻的肃王下一念之差,临安城里就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人头落地。
这其中,也包括了那个小皇帝的命。
赵炳站在肃王府门口,望着皇城方向,轻轻叹了一口气。
随后,这位宗卫府大统领,迈着沉重的步伐,踏进了夜色里。
此时夜风凄冷,临安城寂静无声。
次,翰林院正六品的翰林编撰李朔,被吏部一纸文书调出了京城,调往南边的一出偏远县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七品县太爷。
要知道,京官外调一般是平升两级甚至三级,也就是说向李朔这种在翰林院打磨了四年的正六品翰林官,如果外调到外地,至少也该是一个正五品的通判,甚至是从四品的一府知府,如今他莫名其妙成了一个县令,已经是连降三级的重罚了。
如果朝廷的风向不出什么变化,这位李翰林这辈子恐怕都没有什么机会回京了。
赵显的这个举动,给临安城里的所有官员敲响了一个警钟,至少短时间内,没有人会再在赵显面前提“劝进”两个字了。
想来谢康跟高明玉这两个老货,也会在这场试探里感受到赵显的意志,最近一段时间里,不会再给赵显找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