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师兄。”
“嗯?你那边怎么好像挺吵的?在哪呢?”
“跟同学在KTV呢,大厅在放歌,所以有点吵。”
“咦?你为什么会去那种地方?”
瞧这个问题问的,宁为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比论文开题都难,难道他就不配来KTV唱唱歌吗?
好在似乎也没想等宁为回答,下一刻师兄又给出了意见:“年轻时候少去点KTV什么的,浪费那时间能思考好多东西了。等你五、六十岁了再去享受也来得及。”
宁为惊呆了,下意识的问道:“我去,师兄啊,你这么社会的吗?”
“什么乱七八糟的?”
好吧,终究是他肤浅了。
“不说这个了,我看到你在《自然》上发的最新那篇论文了,小师弟,你厉害啊!你是怎么突然想到去研究这个命题的?”鲁师兄由衷的赞叹道。
宁为在心底感叹着,从批评到赞叹,转得非常圆润,半点都不生硬,师兄果然很社会,当然嘴上自然不会再说这些,而是诚实的答道:“因为大四上确定了写统计学方向的毕业论文,一个偶然的机会突然就发现这个命题其实可以用统计学的方法解决,就干脆拿它来写毕业论文了。”
他竟然也有一百二十多万的粉丝了?
他何德何能啊……
好吧,其实也不算多,跟随便一个明星、网红什么的动辄上千万粉丝比起来,一百二十多万实在不值一提。
而且粉丝多是好事,起码代表了他的微博能被更多人看到。
思考了片刻,又酝酿了一番情感之后,他开始编辑自己人生中第二条微博,考虑到这篇微博内容是给外国友人看的,所以宁为直接用了英文。
“康纳森先生一直是我非常敬仰的一位老师,突闻先生因为我刊载在《自然》上的一篇论文,引咎辞职,失去了《美国数学学院》主编的位置,让我非常愧疚。犹记得先生给我发的邮件里那句话:‘数学曾是一道光,为人类照亮了正确前进的方向。我代表《美国数学学院》编辑部由衷希望像你这样的年轻人能将这道光永远的传递下去,直到帮助全人类照亮科学尽头那个隐在暗处的唯一,找到能解释这个世界的答案。’”
“今天我借花献佛,将这句话送给全世界所有真正热爱数学的人们,希望你们知道,我们从来都不曾孤单,愿数学之火炬永不被吹灭,愿学术之光永不屈于任何黑暗的威胁!”
然后麻溜的配上了康纳森发给他的邮件全文截图,点击了发送。
按照他的计划,他准备等到自己话语声更强大的时候在刺出这一剑,但既然这事情提早爆发了,那么就先刺出再说吧,这一剑刺不死,大家以后江湖再见时再算!
心情略微畅快了,宁为推开包厢门,重新迎接包厢内歌声的洗礼:“……只敢抚你发端,这种姿态可会令你更心酸……”
……
显然,宁为过分低估了自己目前在网络上的影响力。
明星跟网红看上去粉丝多没错,但那些夸张数字背后代表的粉丝质量,就真是懂的都懂了。
毕竟他那没进过任何宣传跟买粉,完全靠几次上热搜吸引来的关注,真的很不一样。
这篇微博刚发上去没两分钟,评论区便开始热闹起来。
“所以现在学神发微博都跟**文要用英文了吗?请楼下帮我翻译一下,这到底是说了些啥?”
“楼下表示英语知识都已经还给老师了,三楼的肯定知道。”
“三楼正在为自己的智商感觉捉急,请四楼。”
“四楼已死,五楼盲猜高级翻译……”
……
就这样评论区一直水到37楼,中间还有各种排序错乱的情况下,终于来了位英语大佬,将宁为说得那些话,跟图片中的英文全部翻译成了中文。
当然也可能并不是这位英文大佬慢了,而是这么长一篇微博,跟图片内的内容,翻译需要时间,打字也需要时间。
“我很一直很尊敬康纳森老师……”
这篇将宁为的发言翻译成中文的评论点赞跟回复数量也如同火箭般上升,很快便顶到了评论区下方最热的位置。
“我去,我是说学神咋没事在微博上秀英语呢?原来这根本就不是给我们看的,学渣败退。”
“《自然》我知道,谁能告诉我《美国数学学会》是个什么玩意?也是期刊吗?”
“我去,难怪前段时间听说宁为的论文被打压呢,原来是这么回事,咱不是学数学的,所以求科普那个邮件里快被吹到上天的老教授是哪位啊?其他审稿人都同意,就他不同意也能不过审?就离谱!”
“不知道,但我敢肯定楼下绝对有人知道!”
“啥都不服,就服老外的说话风格。这明褒暗贬的,就差指名道姓了。苦逼数学狗来解答,如果我没猜错的话,那位康纳森先生说的就是卢卡森·弗兰德,不认识这位牛人的可以直接百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