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度的世界数学家大会是七月举办,宁为关于NS方程三维特定条件下通用解的论文因为一堆烂事折腾到三月底才在自然上发表,证明KLS猜想更是已经到了五月底,虽然主流数学界已经关注到宁为,但最终宁为还是跟本届世界数学家大会失之交臂。
所以对于宁为那番话,鲁东义还真说不上来什么反对意见。
“看,你也认同我的看法对吧?现在我们只计算二区以上的期刊,都会发现每天都可能出现好几千条新增的数学定理,但是其中百分之九十可能都会在若干年后被扫进历史的垃圾桶。从孪生素数到梅森素数再到哥猜,一个连环命题每年能水出多少论文来?有时候我就在想啊,如果哪天哥猜被证伪了,全世界数学期刊需要删除的相关论文如果全部用A4白纸打印出来,大概能在赤道上绕地球两圈。”宁为感叹道。
说白了,宁为发现他的大脑在一步步引导他朝着人工智能领域深入发展的,然后便演变成了现在这种情况。宁为也差不多想明白了,强人工智能领域有了重大突破,其意义绝对不止是民用上的各种应用革新那么简单,最重要的还是在科研领域,如果三月的能力可以复制一部分,就相当于多了无数可以日夜不休协助进行高频计算的助手。
这是经过测试的,比如协助谭教授的碳纳米材料项目试验。
宁为自信爆棚的根本原因则在于,他是有具体对象来研究的,通过对三月能力的深入挖掘,能对他研究的理论进行补充跟验证,这是目前世界上任何一家智能实验室都无法拥有的优势,更是所有理论数学家不可能触碰到的优势。
等他把归纳出的五个基本理论问题都解决完成的时候,就是三月能正式跟全世界见面的时候。真到了那个时候,不管他转向任何一个研究方向,都能事半功倍,而且大概率不会陷入缺钱进行研发的窘境。
所以宁为此时信心满满,所以踌躇满志,所以敢于跟鲁东义说出这番话,换来师兄的满脑子困惑。
“宁为啊,你的想法我觉得挺好的,不过你现在跟我说这些,到底是?”
“我表达的还不够明显吗?当然是劝鲁师兄你把现在那些乱七八糟的开题都丢到一边,来跟我一起为咱们的事业奠基啊。你看哈,我这边还有好几个分支理论需要研究,需要人辅助,需要跟人讨论缕清思路,未来更需要培养一批这个领域的研究生、博士生,总不能靠我一个人吧?”
“所以啊,我是这么想的。咱们两个先负责理论研究,余兴伟负责消化我们的理论,开发出相适应的算法。等我们又有了成果,就能去找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到时候你负责给新加入的讲解咱们初期探讨的思路,传授课程,然后我们继续往最终的方向推进。等到最后我们开发出一整套自洽且被证实可用的理论之后,咱们这个项目也差不多能从数学研究院独立出来,专门搞一个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鲁师兄,你觉得如何?”
宁为很干脆挑明了自己的想法。
鲁东义有些懵,原来宁为绕了这么一大圈竟然是想挖他,让他转换研究方向,放弃对PDE的研究投入人工智能数学理论构建的新领域,他下意识的看了眼桌面上自己的命题,跟刚刚思考的大概切入方向,陷入沉思。
不得不说,宁为的这番话是很有蛊惑力的。
开创一个全新的领域,做强人工智能的奠基者,想想的确让他有些激动,当然选择也不是全无风险,毕竟人工智能对他而言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放弃现阶段很可能出成果的研究内容去重新学习一个全新的领域,而且不知道未来是否真能成功,然而……
“鲁师兄啊,我一直觉得呢,做科研咱们不能一直躺在舒适区,就好像田导让我继续研究NS方程,我也知道这个风向继续下去,的确最有可能出成果,但我还是果断放弃了。为什么?因为不值得啊,不趁着精力最旺盛的时候拼一把,以后肯定后悔!还有啊,再有两届菲尔兹奖你就超过四十岁了吧?”
听了这话,鲁东义抬头,认真的看了宁为一眼,说道:“小师弟啊……”
“嗯?”
“你真厉害,今天这番话说得我如果不加入你,恐怕接下来根本没心思研究自己的项目了。”
说着,鲁东义干脆拿起自己面前已经写了许多内容的稿纸直接撕掉,然后平静的继续道:“好了,我从现在开始会仔细研究你之前的论文,有什么问题咱们随时碰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