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拖到了今天。
赶回学校,宁为先到宁班上课的教室外瞟了几眼。
因为是小班,宁班的专业课基本都是直接安排在研究中心的教室里上,就在宁为办公室的楼上。
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孩子们大都听得很认真,当然也有些例外,比如宁为看到好几个人埋头刷题的,然后用小本本把这些名字都记了下来……
只是以前高中班主任最喜欢干的事情,现在宁为学了过来,感觉还很挺带感的。
然后宁为便把余兴伟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余哥,最近忙宁班的事情辛苦了吧?”
“其实宁班这边到不太忙,最近我在做一些关于模糊逻辑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你要是不回来,我都想去研究中心找你帮我看看这些东西了。”
“嗯?”
……
听了这话,宁为开始了自我检讨。
基本上他一忙起来就忽略了身边这些人,连余兴伟已经开始自主选题了都不知道。
模糊逻辑他当然知道的,同样属于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方向,很多人认为模糊逻辑是布尔逻辑的扩展,但宁为并不这也认为,包括三月其实也用到了模糊逻辑方面的一些构思。
但这项研究的难点其实很多,比如模糊规则的确定,如果没有一个相对高效的设置,中使用的线性和非线性过程在很多情况下都能直接替代它。
宁为在STOC大会中那篇曾经209页论文就有一部分是论述这个环节的,不过并没有深入。严格来说,这个方向深入性的研究,对于特定向的智能应用研究还是有着极大的帮助,比如智能搜索、自动驾驶的自动刹车系统、通过自组织模糊控制器处理各项规则集,甚至人工智能精准营销等等。
毕竟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其实自己都不太清楚究竟需要什么……
当然这其实也不算意外。
大概是跟在宁为身边久了,加上宁为的光环也的确是太过耀眼,很多人不自觉的就会忽略宁为身边这些人的优秀。
不管怎么样,余兴伟当年也是代表华夏国家队出国参加国际建模大赛的牛人,并凭此直接被保送打华科大读了本科,接下来又能直接保送本校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还能通过院士大佬的考核,成为华夏排名前十高校的博士生,要是没能力这一路怎么可能走得这么顺畅?
即便现在许多人都认为余兴伟跟在宁为身边,混了许多顶刊二作纯属运气,但宁为觉得其实也真不能说余兴伟只靠着运气,起码老余读博这段时间把一些理论性的东西都梳理了一遍,这也是宁为之前倾向于让余兴伟在宁班代课的原因。
让余兴伟来上课,可能效果比他亲自去上课要更好。因为一些基础性的知识点宁为实在不太get到难点……
这其实就跟许多研究方面总能出成果,但是教学成绩却不尽如人意的教授情况差不了多,自己觉得很简单的东西,总觉得讲一遍学生肯定已经懂了,便不会再三强调,甚至很多时候因为觉得一些步骤太过简单,简直一目了然,便直接一句由此可得就直接一笔带过。
对于学生来说摊上这样的导师其实也很痛苦,不懂吧,肯定还是想问的,但是这种轻易可得的问题问得多了,心理稍微脆弱一点的学生,很可能就会对导师看向他的眼神产生一些微妙反应,从而陷入对自我智商的否定之中。
真的,很多时候并不是导师故意为难学生,只是那种下意识流露出的关爱眼神是根本藏不住的,尤其还是那种关爱智障的眼神,有时候没注意,下意识的带出一句“这么简单还不懂吗?”那就更打击人了。
这也是宁班大一、大二阶段压根就没给宁为安排课程的原因,宁班都是好苗子,别被打击到完全没有信心了,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