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大人此言差矣国库的收入这几年来可是几乎每一年都在以两三成的度增长的哦。”宋时烈自信的说道。
“咳宋大人你还不明白吗?问题就是在于朝廷收入的猛长上啊!虽然受气候的影响农业有丰收与减收但一块土地平均下来每一年地收成都是有定数的。朝鲜就这么点地方每年的收成也就这么一点儿。就算朝鲜年年丰收商业繁荣。大人以为朝鲜的收入可能每年都增长两三成吗?据在下所知中华朝这些年每一年国库的收入增长都不满一成。去年甚至还出现了赤字啊。如果地方上的收入没有增长那么多。那国库每年增加的两三成收入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尹镛在地上划了一个圈道。
给尹镛这么一问宋时烈不禁语塞了不错如果冷静下来想一想的话尹镛问题确实犀利而又切中要害。事实上宋时烈也并不是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只不过看着国库中的银子日益增长任谁都会为之欢呼雀跃而不会去怀疑朝鲜的真实展情况。
眼见宋时烈陷入了沉思尹镛跟着又说道“当然太祖效仿中原的制度将朝鲜划分为‘八道’。在财政上奉行‘以一道之资供一道之费’。即地方上基本依赖本地的财政收入。而当某一道实在入不敷出时朝廷就会给予其相应的补贴。如果说地方上的收入没有太大找麻烦化那国库收入的快增长就只有两个解释。一是朝廷增加了赋税。二是朝廷从地方征调了更多地财赋。无论是那一种情况遭殃的都是老百姓。而第二种情况比第一种情况还要恶劣。第二种情况下朝廷看似没有增加赋税然而朝廷从地方抽调大量的财赋做法却大大增加了各级衙门的负担。为了保证本级衙门正常运作每一级衙门都会尽可能地将下一级的财赋集中到自己手中。如此层层盘剥之下底下百姓的困苦可就可想而知了。其实也用不着在下多举例子。宋大人只要看看这些年各地所爆的动乱就只以证明一切了。”
面对尹镛痛心疾地分析宋时烈垂下了脑袋。此刻他心中的最后一道防线也已轰然崩溃。他知道以目前的状况就算中华朝不入侵朝鲜朝鲜也会出现内乱。但他还是不甘心地问了一句道:“就算如此可是朝鲜的制度都是效仿中原设立的啊。如果我们有这样的问题那中国人也一定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中华朝现在不也像我们一样奉行自唐朝时就已定位的‘上供’、‘留州’、‘送使;地财政分配体制?”
“不错在行政上中华朝对朝廷与地方的财下分配方式确实与朝鲜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中华朝的军费却并不单纯地来源于国家的赋税。众所周知中华朝往往以战后利益为诱饵从商人那里筹集军费。这一次我又听说中华朝向民间放起国债。想必这其中也包含了远征咱们的军费。”尹镛说到这里顿了一顿补充道:“此外宋大人你别忘了中华朝还有国会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