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有着一个相同的认知,那就是诗文重意、重留白。
神似形不似。
重要的不是你看到了什么,而是你看到了之后,想到了什么。
在这方面,那些能留下来的唐诗宋词无一不是惊世之作。《万叶集》对比起来,重形轻意,是真的不符合许鑫的胃口。
而听到了许鑫的话语后,开车的新海诚微微点头。
他能理解许鑫的话,但其实能做到共情的地方也不多。
说穿了,还是文化环境与认知的问题。
大家都是身在对方眼中的“异国”,而看到对方的文化,也都是基于自身文化的认知基础上。
对某一部作品达不到共情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就像是他之前和许鑫聊《人间失格》,在听到许多日本人因为看完这本书而自杀后,许鑫露出来那种荒唐的表情。
他给许鑫推荐这本书后……
虽然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是一件很不公平的事情。
可得知了《人间失格》是一部“丧”到极点的作品后,许鑫搬出了法宝。
你给我推荐《人间失格》,那你去看《活着》。
惨么?
同样很惨。
可你看前作会自杀,但你看了《活着》,它只会用更悲惨的一生告诉你一个道理--“好死不如赖活着”。
看完的人,都能感受到那股坚韧不屈的生命力。
归根结底,这其实也是文化上的差异。
但纵观天朝文学历史,有孤高者,有悲愤者,亦有堪破虚妄,空寂涅槃者。文学作品花样百出,但唯独没有一丧到底的。
哪怕再悲惨的故事,读者都能从其中体会到那顽强活着的意志。
还是那句话。
坐以待毙从来不是天朝人的性格。
就算境遇再怎么悲惨,绝望也始终击不垮从祖先开始就把“抗争”两个字刻在骨头里的天朝人。
而从这方面……日本的文化确实与天朝差异太大了。
可以学习借鉴,新海诚推荐的一些书,或者观点,他都会听,会看。
但盲目追随,丢失了自己的认知,那就太蠢了。
同样的,新海诚亦是如此。
可能这也是俩人能成为朋友的原因之一。
而俩人的话题,也由一部《万叶集》展开,逐渐开始讨论起了一些……乍一听都是废话,但实际上只有当事人才会获得启发的东西。
导演嘛。以文会友,以思想和精神的碰撞增进感情。
而聊到兴起,新海诚还问许鑫这次有没有时间。如果有,留出一天。
他很想带许鑫去京都看看。
比起繁华的东京……京都在他这个导演眼中,可要有趣多了。
许鑫倒是欣然应允,答应等这两天看什么时候有空,空出一天时间来。
当然了,得在他探望完高仓健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