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省事儿又精准,再也不用怕屎宝儿那样取液“一捏准”的怪物了。
坏消息是,这个印有ThermoFisher Scientific的小玩意儿,一个就要三万多。
算了,还是继续用橡胶试管吧……
与沈一云协同制备的过程中,李峥也算是初窥了科学研究的一角儿。
他之前的话并不是瞎哔哔,胡增武团队确实搞了十年光伏研究了。
确切来说,是有机光伏电池,太阳能电站用的那种。
即便是外行也知道,太阳能发电的难点不在“取”,而在“存”。
换言之,电池的效率与成本才是重中之重。
长久以来,市场的主流一直是以硅基电池为主的无机电池,效率尚可,但造价昂贵。
有机电池则只存在于实验室里,其造价是无机电池的10%到20%,但光电转化效率也同样低得可怜。
于是,胡增武课题组在十年前就锁定了“有机光伏电池”这个方向,与多所院校和科学中心合作,用了10年的时间,将有机电池的效率提升到了无机的70%,顺便又压缩了40%的成本。
时至今日,我国在这个领域已是国际领先水平,有机电池距离商用仅一步之遥。
这就是科研人员,他们走在街上,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头发稀少的大叔罢了。
只有在大多数人完全不懂的领域,完全不知道的地方,他们才真真正正的发光。
直到他们的成果,以方便廉价的方式送到人们面前,人们或许都意识不到他们的存在。
如果说太阳能发电多少能理解一些的话,具体到李峥现在要做的实验,那就不可能理解了——
他和沈一云正在改变Y受体边缘的烷基的长度,只为增强其千分之几的“导电性”。
说得再直白一些。
Y受体,大概就是把10个周成环题目里的大环,拼在一起的一个鬼东西。
这个鬼东西的边缘,会有很多触手,李峥需要一次次拉伸它们,剪短它们,并一次次记录其一系列“导电”参数的变化。
这样的工作,沈一云已经做了成千上万次。
至于胡增武做了多少次,已无从得知。
而类似这样的实验,也仅仅是整个课题组十几个实验项目之一。
……
下午四点来钟,沈一云手机的闹钟忽然响起。
她咬牙瞅一眼沉浸在光电实验台前的胡增武,默默关掉了闹钟。
“几点了?”胡增武操作着电子屏问道。
“四点多了,胡老师……”沈一云小心翼翼说道,“我们刚好做了两组了……”
“嗯……闭幕式也快开始了吧。”胡增武头也不抬,摆了摆手,“你们去吧,也帮我看看今年有没有拿回团体冠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