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鸡毛》的意象解读
【摘要】 刘震云的《一地鸡毛》运用了“豆腐”、“可口可乐”、“炭火”、“微波炉”、“蚂蚁”和“鸡毛”等有特征性的意象,呈现了一个在现实生存环境的支配下逐渐丧失个性的知识分子的尴尬处境,揭示了现代知识精英价值失落后的庸常人生。
【关键词】《一地鸡毛》;意象;价值失落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原则,创作方法,与底层叙述的结合无疑更显示出写实的重量和深度,现实主义的确不能仅仅当做一种描写现实,接近真实的创作手法,他还应该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态度和立场,既要对现实的黑暗给予毫不留情的揭露和批判,同时也要出示一种诸如社会平等公平和公正的理想价值和人文关怀,相比之下,“新写实”对底层人物琐碎平庸的生活现实“原生态”般的描写和体验,以及现实批判立场的缺失和主体批判意识的缺席[1],更加吸引我的关注。在刘震云《一地鸡毛》的中意象丰富,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意象来展开叙述,为我们**裸的展示了现实社会的黑暗、人类生活的压抑和痛苦。下面我就针对作品中出现的各种意象进行分析,来进入到小林的真实生活中。
一、豆腐:“精英”与“平民”的双重尴尬
作品开篇就预设了知识分子的尴尬:“小林家的一斤豆腐馊了”。作者以一块豆腐馊了,这种日常生活中是最平常不过了的事情,却所引起了小林家的一场家庭大战。事情其实并不是单纯的一块豆腐变馊,变馊绝不仅是专指一种物质现象,更是被作者转化为了一种精神现象——他深刻而逼真的反映了现代知识精英在生存环境中卑微而无奈的生活处境[2]。从社会环境学角度分析:两人都是大学生,谁也不是没有事业心,大家都奋斗过,发奋过,挑灯夜读过,有过一番宏伟的理想,单位的处长局长,社会上的大大小小的机关,都不在他们眼里,哪想到几年之后,他们也跟大家一样,很快淹没到黑压压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人群之中呢?曾经的理想也无非变成了现在的买豆腐,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洗衣服,对付保姆弄孩子,到了晚上一页书也不想翻,什么宏图大业,什么事业理想,都成为年轻时候的笑谈。 小林夫妇虽然都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也是最普通的平民,过着平凡不能再平凡的生活。作为精英他们不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和普通平民一样,但是过着普通人生活的他们,却觉得世间的不公平,为什么精英还要面临着这些问题?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曾经拥有过远大抱负的小林本人,每天早上六点必须起身去排队买豆腐,然后便急匆匆的赶往工作单位,小林必须接孩子,哄老婆,安抚小保姆,在喋喋不休的令人心烦的家庭大战中去寻求和谐与安宁的平衡支点。小林夫妇就是在这种矛盾的困惑下生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