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虽然在御鬼空间里跟着焦天渠学厨艺的时候,经历过眼前的场景,但是真的来到现场,骆飞还是感到很新奇。
观赛嘉宾中有不少的社会知名人士,骆飞已经看到好几张在电视上见过的脸了。
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骆飞的眼帘,是吴天!
吴天陪同着一个老者正在找位置,身后跟了三四个人。这些人看起来都挺有气势,看来老者来头不小。后面是保镖模样的跟班,吴天的保镖方杰也夹杂在其中。
许是吴天对骆飞的眼光有了反应,扭过头来对着骆飞的方向看了一眼。这一下,他就看到了穿着白sè厨师服、头戴大厨帽的骆飞正站哪冲自己傻乐呢。
吴天好悬没有一个趔趄摔倒,倒是他一直搀扶着的老者扶了他一把。吴天凑到老者耳边说了几句,还指了指骆飞的位置,那老者也向骆飞这边看过来,骆飞挥了挥手,打了个招呼。老者面带笑意的点了点头,算是回礼了。
跟在后面的方杰也看到了骆飞,眉头挑了挑,心里不由好笑,怎么哪哪都有这小子啊。
骆飞这时又看见几个熟人,立时把帽子从头上摘了下来,冲那几个人挥了挥。那几个人看到骆飞,脸上的表情说不出来的难受,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怒目相对。这几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前天晚上在夜猫子酒和骆飞拼酒的陈秋平几个。架不住骆飞的热情,陈秋平无奈的冲骆飞挥了挥手,这才跟在自己的三叔身后接着找位置。
陈秋平的三叔很奇怪的问:“怎么,你朋友?”不是陈秋平的三叔感到奇怪,陈秋平早早的就进了部队,早年间的同学大都断了联系,现在交往的人中,当厨师估计也就数他部队里的那几个伙夫了。难道部队里的伙夫中也有藏龙卧虎之辈?
陈秋平没好气的说:“前两天喝酒认识的。”
三叔立马笑了,前天晚上陈秋平和jing务员刘大壮两人被人家一个人灌翻的事他可是知道,看来那人就是场下站的那个厨子了。
三叔安慰着说了一句:“别往心里去,厨子一般都比较能喝。”
……
海皇料理大赛的比赛项目是有规定的,只要是海里的东西,菜式、食材不限,第一场比拼的就是刀功,要求做脍。第二场要求做汤;第三场要求炒;第四场也就是决赛,没有规定,zi you发挥。
这也是骆飞对第一场比赛不怎么cāo心的缘故。论起刀功,就是当年的“焦一刀”焦天渠在骆飞面前也甘拜下风。
可以这么说,在场的厨师,有一个算一个,在刀功方面,没有人能比骆飞强。就连三届冠军的得主夏英辉也不行。
脍,最讲究的就是刀功。再加上骆飞特制的调料,晋级三十二强那是板上钉钉的事。
“脍”字指切细的生肉,也可表示把肉切细的动作。制脍的材料,有鱼、牛、羊等肉类。秦汉之後,牛、羊脍极为罕见,脍几乎仅指鱼脍,并又衍生出一个“鲙”字,专门表示生鱼片。“脍”和“鲙”两字经常混用,但不可与“烩”字混淆;用火加工食物,才叫“烩”。
中国鱼脍的最早记录出现在《诗经.小雅.六月》,这里记载的是北方的鱼脍,而中国南方因为缺乏类似的远古文献,直到一千多年後,才在东汉赵晔写的《吴越chun秋-阖闾内传》出现类似的记载。
鱼脍在古代是流行食品,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中曾记载过这么一条:“祝阿不食生鱼”。祝阿的居民不吃生鱼,应劭认为是奇风异俗,所以才书上一笔。可见当时人们吃鱼脍的普遍xing和喜爱程度之高。有人不吃鱼脍,都算的上奇闻异事了。
鱼脍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组成部份,经过长期的发展,在唐宋两朝达到极盛,元明以後渐见衰微,到清末成为昨ri黄花,终於从中国的主流饮食中消失。
在清代文献里,乃然有鱼脍的记载,当时,清宫御厨中就有生鱼片供应。事实上,直到今天,中国北方满族和赫哲族的一些村落,以及中国南方某些汉族聚居区,乃遗留吃生鱼片的习俗。生鱼片在中国至今没有断绝,但已经不是主流饮食的组成部分。在大多数海内外华人的意识里,生鱼片是ri本料理,属於异国风味,和中国菜肴毫无关系。不得不说是一种好玩的现象,历史总能掩盖一些原本的该有的东西。
海皇料理大赛是绝对纯种的中式料理大赛,虽然并不反对对外国的料理方式兼容并包,但是绝对不会在出考题时,用外国的厨艺作为比赛的内容。
脍,理应发源于中国。代表中国现今料理最高水平的海皇料理大赛用脍作为第一道考题,绝不为过。
< 更新更快 就在笔趣网 www.biquw.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