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你有听说过阴经的病再转到阳经的说法吗?”在座的有个人小声问同伴。
夏天心则是自顾自的解释道:“三阴病恢复的时候从阴到阳,正气回复?”
众人依旧面面相觑,这个小组各个年级专业的都有,大家都是靠对中医兴趣凑在一起的,所以很多时候因为学习的过程跟角度不一样,观念也都有不同。
“伤寒的经传,好像没有这个说法,我是说,到了三阴经的病,再回到三阳经。”林动一边想着一边说道:“你们别忘了,太阳是表证,难道还有什么病能倒回去继续感冒的吗?”
倒回去感冒?这个说法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的确,主流的经传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这不仅仅是一个名词,不然换个其他名词也可以。
太阳病是恶寒发热。
阳明病是但热不寒。
少阳病是往来寒热。
严格意义上说,三阳病都是由感冒一步步发展而来的,然后由于误治或者病情迁移而入三阴经,太阴腹泻,少阴厥冷,厥阴寒热错杂。
难道还有病治着治着,又回头继续发烧的吗?
那这个发烧,究竟是新的,还是旧的呢?
那么,这个六经的变化究竟该如何理解呢?
林动看向了李介宾。
大树也看向了李介宾。
随着两人动作,大伙也都把目光看向了一直保持沉默的李介宾。
“你们看我干嘛?”李介宾察觉到不对:“继续讨论呀。”
“想省几个脑细胞,阿宾你就讲讲呗。”
他知道推辞不掉,便开始了他的讲解。
李介宾: “《伤寒论》是张仲景所着,它详细阐述了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书中提到,伤寒病的传经过程通常从太阳经开始,根据病情的不同,可能会传至阳明、少阳,甚至深入三阴经。”
他详细解释了六经传经的顺序和特点。
李介宾: “太阳经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当邪气侵袭时,首先表现为太阳经的症状,如发热、头痛、项强等。如果太阳经病未能及时治疗,邪气可能会传至阳明经,表现为大热、大汗、大渴等症状。再深入则可能影响到少阳经,这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症状。”
李介宾继续讲解了三阴经的传经情况。
李介宾: “如果邪气继续深入,就会传至太阴经,表现为腹满而吐、食不下等症状。进一步发展,少阴经会受到侵袭,出现脉微细、但欲寐等症状。最后,邪气可能会传至厥阴经,这时病情已经是虚实寒热错杂,变得变幻莫测,为常人口中所说的疑难杂病了。”
在场的所有人都被李介宾的讲解深深吸引,他的分析清晰、条理分明,让人对《伤寒论》的深刻理解有了更深的认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