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诺奖的结果证实了,在没有新技术和新发现的时候,对于科学成果旳认定这一领域……确实没有什么偏差。
但苏远山的心情却并不十分愉悦……
毕竟,如果站在整个人类文明的角度而言,这确实不是什么好事——就算苏远山和远芯掀起了这么强烈的连锁反应,自然科学却依旧在按部就班。或者说,最近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依旧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奔跑。
而随着年龄增长,苏远山心中对自然科学的追求,或者说对这个宇宙,这个世界的追求的心便越是强烈。
他一直没有忘记,也一直在提醒自己,自己是“穿越”回来的。
作为一名物理学家,他不希望自己余生是糊涂的,即便只有三分糊涂。
因此,在北极星和诺奖双双开奖的这段日子,他与理论物理界进行了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交流,深入了解了目前的超弦理论和超对称理论以及宇宙模拟等理论的进展……
当然,他没有找到答案。
//嗯……这确实是在为新书的世界观做准备,且新书会延续本书的世界架构。
……
11月11日,北极星颁奖仪式省城科技中心进行。
因为已经提前知道了前来领奖的诸位学者中,有五位学者已经是确定了的诺奖获得者,因此对于国内的学界而言,这也相当于一场同时邀请五名诺奖学者的盛会——而由于标的池效应,大家理所当然地会认为非理化生这三个奖项的其他成果是同等级的。
当然,事实上无论是数学也好,还是计算机科学也好,亦或者是新开辟的电子工程领域也好,这些人的成果都无可非议,且绝对是重量级的。
因此,颁奖典礼的规格可谓空前。在决定典礼时间之前的一个月,苏远山便收到了来自各个渠道的“招呼”,希望能够获得一张典礼会场的邀请函。
对于此,苏远山自然是……有求必应。
毕竟在安排中,颁奖典礼后会安排一天时间做学术交流,随后主委会还会提供七日游的差旅报销——是的,连亲友团都包。
当然,主委会也萧规曹随,对亲友团人数采取了14人的限制,而且也只包全程的差旅和颁奖典礼两天的伙食——但就这,一场庆典下来,每个获奖者的预估费用也提到了将近百万。
不过好在北极星发的都是理工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大家除了家人之外,就一般只带几个学生,人数大多控制在十人以内。
……
“北极星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人类的蛮荒历史中,它一直都指引着人类的方向。”
颁奖典礼现场,一位耄耋老人站在讲台中央,望着鸦雀无声的会场慢慢地发表着他的开场演讲。
“而今天,我们有幸看到,以它为名的奖励,颁给了为科学和技术做出了巨大进步的学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