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之前的两部“刺杀JFK”,和“与狼共舞”,他的制作公司都直接和大制片厂合资,影片分红的利润就可以比现在多上好多倍了。
“你可以先尝试谈判嘛,我和你说,这种事情就看手上的筹码有多少。”
“怎么说?”科斯特纳避开了旁边的一个黑人女明星,低声和罗纳德讨论关键的东西,他知道,罗纳德要对他说的可能是价值千万美元的秘密。
“你知道为什么制片厂愿意导演的制片工作室来参与电影的投资,和他们分享利润吗?”
“我一直很想知道……”凯文·科斯特纳虽然拿了奥斯卡最佳导演,但是本行其实是演员,说起导演的一些秘密,他也迷迷糊糊的。
“因为这一行里,没人知道为什么一部电影会卖座……”罗纳德低声地把好莱坞最大的秘密告诉了他。
正因为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一部电影会卖座,所以制片厂没法批量生产卖座的电影。
不像可口可乐,你看明白了一个配方,就可以制造千千万万罐可乐。电影是一个大众娱乐产品,你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配方,但是只能卖一次,不可能把原来的电影重拍好多次,还有人愿意看。
唯一能够继续成功的配方,继续制造卖座电影的方法,就是拍摄续集。但是续集里原来的明星肯定趁势涨价,谁也没有办法维持原来的利润。
所以,那些制片厂的高层,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些替代的方程式,来试图提高自己的成功率。
有些人喜欢制作某个类型片,比如之前的环球就拍摄了一系列青春片。但是这种类型片也不是每部都能卖座,观众的口味也在不断的变化中。
有些人喜欢靠着一两个成功的导演,不断的让他们拍摄他们最擅长的类型片。比如环球的辛伯格一定要捆绑住斯皮尔伯格拍摄科幻类型电影。
另一些则喜欢和明星捆绑,比如之前的米高梅,就一贯使用巨星战术。大明星堆下去总会卖座的,只是不一定挣钱。
最高明的可能是原来在派拉蒙时期的迈克尔·艾斯纳。他的战术就是占有手下的功劳。他自己不会辨识什么电影卖座,但是手下一批制片人是此中的高手,只要给他们挑选项目的自主权就可以了。
凯文·科斯特纳想要获得项目的主导权,只能走明星捆绑的路线。那就是打造自己的明星品牌,让某类电影主角中,他占据第一的位置。只要有这种大制作,第一候选人就是他。
而最适合他的,无疑就是传统好莱坞那种,敏于行而讷于言的老派形象。一看就让人放心,就知道是主角出现的那种角色。当然,他的形象又更微妙一些,不像原来这一类角色的代言人吉米·史都华那样偏右,科斯特纳的形象混杂了不少认同前大统领老罗纳德理念的中间派的色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