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别人待自己有多好,多么的视如己出,可她们毕竟不是她的母亲,她是太想娘亲了,才会想到从别人身上找慰藉,可找到了却发现,根本不是一回事。
也不知道爹派人把娘亲藏到了哪里,现在是否安好,娘亲有没有挂念自己……
沈芳拄着头,心里原本的高兴都消失不见,只剩下了烦躁。
这样的躲躲藏藏。家人四散的日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是个头。
庆州因为各部位钱粮都到位,慢慢的安稳了下来,太子和国舅前期的各种筹备,都已经慢慢的见了成效。先前大量的商人带粮前来,高价卖出挣了一大笔钱,毕竟庆州有饿死的百姓,也有兜里有余钱的百姓。随着粮商的大批量涌入,当地的粮食反而供过于求,粮食带回去又不划算,只能在当地贱卖了。
因此,后头来的粮商反而挣不到什么钱,钱都被最早闻风而动的粮商给挣了去,他们只能暗暗后悔,没能先发制人。不过最早来的粮商也是担着风险来的,不说别的,这一路的劫匪就没断过,都是百姓活不下去入了匪,运粮过来要承担风险的,富贵险中求啊。
总之,不管粮商们谁挣钱谁赔了个底掉,粮价是在庆州是实实在在地稳住了。商人们互相比着降价,粮食最后百姓都能吃得上了。当然,其中不乏他们暗中手笔,略去不表。
国舅把周边邻县大量的商人给吸引来,又开了各种宴会,讨论的就是怎么能搞钱,在当地各种扶持商会,商人们为了搭上国舅,钱跟流水似的送,太子感念万福寺的众僧,跟国舅一商议,庆州大兴寺庙,很多灾民帮忙建造寺庙。
万福寺因为众僧下山出了力,最先被修缮,高大宏伟气魄非常,短期之内估计是不会轻易漏雨了,庆州其他各地的寺庙也参照着万福寺的样子搭建。
一时间,庆州数座寺庙拔地而起,还好谢瑾瑜他们来的早,要是以后来了,估计侯夫人一家家拜起佛来,没几个月回不去淮南,当然,此乃后话。
灾民因为有了事情做,闹事的反而少了很多。
不过也有问题存在,就比如施粥,施粥到什么时候是个头,他们赈灾,赈灾到什么程度能完毕。
白给的粮食吃起来太香了,又是大米粥,不能养成百姓不劳而获的思想啊。
每天光施粥的银两,就是不少钱,太子看着百姓气色都开始红润了,赈灾的粥点有意削减,偏偏每个粥点的人很多,要是消减了粥点,又怕灾民都涌入到一处,到时候再生了乱,免费施粥灾民不见少,反而越来越多,有的穿得齐整的,明明看起来不像灾民,也在队伍中排着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