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提升制糖的效益,无非就是两点。
一是优化制糖的工艺,二是提升甜菜块茎的含糖量。
工艺方面,在意识到“水淋法”的效果有限后,李维将糖稀先过了一遍万能的生石灰,再用泥水进行反复脱色,并且延长了后续几次脱色的静置时间。
得到的白糖大致分成三层,表面的一层洁白如霜,虽然比起李维记忆里的白砂糖要黯淡一点,但在品相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南方的黄白糖。
李维送给男爵们的伴手礼就是用这一层糖制取的。
李维猜测这应该是脱色和结晶析出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一层白砂糖李维命名为“霜糖”,和“冰糖”相呼应,主打的就是高端路线。
“谁有钱挣谁的钱”——by麻子·李维。
当然,这种高纯度的白糖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而中间一层糖和南方的黄白糖差距不大,既可以用来做底料继续制取“霜糖”,也可以按需求直接投放市场。
至于底层含糖的杂质也大有用处——将糖渣和甜菜渣混在一起,既可以做战马的饲料,也能用来发酵堆肥。
而在原料方面,野生甜菜的繁殖靠的是花朵授粉,自然是不会考虑自己的块茎“甜不甜、大不大”的问题的。
所以当李维来到雄鹰岭的侧峰时,找到的基本都是花色明黄、叶子膨大但块茎不过婴儿拳头大小的野生甜菜。
有些甜菜甚至已经吃不出什么甜味了。
这种甜菜拿去制糖可能连烧开水的柴火钱都收不回来。
人工选育势在必行。
把“块茎大、甜”作为目标性状,使块茎大而甜的雌雄株杂交……
经典高中生物之“AaBb×AaBb”。
那么问题来了,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
跑题了跑题了。
甜菜不比果蝇,一年只有一次花期,想要观察后代的性状已经是第二年的事了。
要知道,荆棘领培育白玫瑰和黄玫瑰的过程可是历经了四十年之久。
想到玫瑰,李维精神一振。
他本人自然是不可能在培育甜菜一事上花费太多的精力,但是府上的花农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