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桑原本是一个局外人,林凡因为感觉此人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一半利诱、一半强迫,让他配合自己执行任务。相处的久了,林凡渐渐感觉此人本性不坏,对他的印象大大改观。对于怎么查案,巴桑其实并不在行,这都是林凡需要考虑的问题。
两个人商谈了一会儿,林凡在屋子里静静的思考。巴桑则出去开始熬鹰。他不但是捕捉鹰隼的专家,而且家传的熬鹰、训鹰技巧,加上他的过人天赋,更是让他成为驯养猛禽的绝世高手。
熬鹰、训鹰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弄的不好,鹰财两空不算,稍有不慎,还极有可能被这种猛禽给抓瞎抓伤。如果是雪雕这种最凶猛的猛禽,一旦受到它的攻击,小命儿都很难保得住。
林凡在山洞里沉思片刻,走出山洞之外看巴桑熬鹰。巴桑脸上满是兴奋之色,一边熬鹰,一边给林凡滔滔不绝的讲述熬鹰、训鹰的历史文化和技术技巧。林凡本来心情沉重,但巴桑讲的生动,竟然渐渐听出了一些趣味儿。
古代猎人没有枪械等现代的狩猎工具,所以经常用猎狗或驯化的猎鹰捕获猎物。鹰猎的关键,是猎鹰的调养、驯化。猎手们捕获野鹰后,便注入全部心血,精心喂养、细心关照,为鹰做皮绊、制眼罩,每天放飞、进行调驯。在驯化之前,要给鹰喂好吃的,使它尽快长得膘肥体壮。
但这时的鹰膘是一种虚膘,要使它变成肌肉才有力量。驯鹰开始,首先要给鹰拉膘,不但不给进食,还要给它洗胃。洗完胃再用热水给鹰洗澡,让它出汗。晚上再把鹰放在专门驯鹰的粗绳子上,鹰站不稳,而且还有人在下面不断地用棍子敲打绳子,绳子不断晃动,这样鹰就无法睡觉了,这叫“熬鹰”。鹰疲乏到极点,就会掉在地上,此时用清水冲洗鹰头,然后让鹰饮茶或盐水。这样没几天鹰就瘦下来了,有的鹰会饿得只剩皮包骨头,一点精神都没有。
这时就开始驯化,用特制的眼罩戴在鹰头上,不让它看见任何东西,专门喂它一些兔子、鸽子、小鸟等动物肉,使它消除对人的恐惧和敌意感。接着就是让它进行捕猎训练。鹰的尾毛有十六根。鹰就凭这十六根尾毛调节起飞、制动、滑翔、下坠和捕捉猎物。训练时用线把这十六根尾毛一根一根地缠起来。羽毛之间的线不能太紧或太松,过紧了不能起飞,过松了它就会飞跑。在训练的场地上把兔子、鸽子用绳子拴住。一切准备好后,就把鹰的眼罩摘掉,这时猎鹰便去抓捕猎物,直到吃饱。
接下来的训练就是当它捕捉到猎物后不让它吃,如此反复多次,到最后才让它吃。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把羽毛松开几根,乃至以后全部松开。半个月后,鹰就完全被驯化了。检验驯化的结果时,在房内放置些肉,招鹰来吃,如鹰能来吃,就算成功了,就可以到外边放鹰捕猎了。喂鹰时,只喂瘦肉,而且不能饱食,这是因为“鹰饱不捕猎”。还有不见猎物,不揭眼罩,更不能解开脚绊,这就叫“不见猎物不放鹰”猎鹰用它的利爪能捕捉狼、黄羊、狐狸、兔子和其它飞禽类动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