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高良惠将军让母驼首尾相接,组成了前后三道骆驼墙,骆驼的身子两侧,全披挂着一层胡杨板,外面再罩上厚实的驼毛毡子,形成了高低错落的城墙,西夏士兵便躲在两匹骆驼之间的缝隙,向蒙古人射箭。
西夏人用骆驼筑成的矮城墙,还真的具有城墙的防御功能,蒙古人射出的箭,穿过外面的毡子后,全被致密的胡杨木板挡住,插在了毡子上。
这样一来,西夏人攻则不足,而守则有余,打退了蒙古人一次又一次地进攻,还获得了不少的箭,丝毫不逊色于诸葛亮的草船借箭。
诸葛亮的草船借箭,不过是演义出来的,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其实,历史上真正借箭的人是孙权,采用的工具是木船,而不是草船。
高良惠将军精通汉文化,看过有关孙权借箭的历史故事,索性因地制宜,改用骆驼来借箭,也收获了不少箭。
成吉思汗急了,双方对射了好一阵子,面对西夏人强大的防御阵势,蒙古人根本不敢靠近,为了留下一些箭,只得班师回营了。
这次战争,蒙古大军失去了大量箭不说,还被射死了不少士兵,连成吉思汗的爱将郭宝玉,也在对射中受了重伤。
前面提到过,军医在成吉思汗的命令下,只得借鉴牛腹疗法,杀死骆驼,掏出内脏,将郭宝玉塞进骆驼的肚子里,这才救活了。
不过,成吉思汗安抚了大家的情绪,并决定采用火箭,来破高良惠将军的骆驼防御阵形。
第二天,双方摆好阵势后,蒙古大军正准备采用火箭,来攻击对方用骆驼组成的城墙,西夏大军却没有发箭,而是启用了泼喜军。
两百峰驮着扭力抛石器的骆驼,躲在西夏大军的后面,发射出了拳头大小的石头,向蒙古大军的阵营砸了过来。
石头不大,速度却快得惊人,当即就有很多蒙古士兵被打得头破血流,身穿盔甲的将军也不能幸免,也有很多被石头砸伤。
南宋的军队,早就吃过这种亏,于是将西夏人的驼载抛石器,称为“旋风炮”,意思是速度太快了,让人无法躲避。
成吉思汗很冷静,认为对方的抛石器,杀伤力毕竟有限,数量也不多,立即让大军冒着受伤的危险,一边拼命向前冲,一边开始射火箭。
蒙古人射出的全部是火箭,很快点燃了骆驼身上的毡子,接着又放出了一万只猛犬。
骆驼的身上起了火,又看到一大群猛犬冲上来,立时乱了阵脚,开始向自家的阵营逃去,西夏人的阵型大乱。
没有了骆驼助阵,西夏大军抵抗了一阵,就全线崩溃,只得开始撤退,猛犬和蒙古人追上去,将西夏人打得大败,高良惠将军也成了俘虏。
蒙古大军一鼓作气,接着攻下了兀拉海城和黑水城,才开始休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