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骜并不知道,就在他去施工中的秋爽斋,跟刘所长及一众美院研究生叙旧、视察慰问的同时。
《红楼梦》剧组的筹备专家们,正好领着一群第二轮备选人员,到已经初步完工的潇湘馆,进行试装和面试。
不得不承认,历史上《红楼梦》这个剧的拍摄,还是非常让影视圈气象一新的,也非常走心。
因为它打破了此前只用各大制片厂成熟演员直接接戏的行业惯例,在初选的时候,一反常态地不看演技、不看演艺圈经历,而是纯粹从社会上海选形象气质合适的年轻人。
只要你气质形象、文化修养、谈吐内涵这些符合,哪怕毫无演戏经验和演技,也能入选。
选来之后,也不先给你敲定角色,而是先让你在大观园里住个一年半载,饮食器用、日常穿衣用度都是仿古的,让你在真实考据出来的古代环境里揣摩角色氛围。
然后每天的功课就是文化有关部门的红学专家或者古代文化专家给大家上课、让大家真心学诸如古人的分曹射覆、拇战斗花、吟诗联句之类的贵族文人娱乐方式,提升文学修养。学到差不多了,才最后定角色、开镜。
84年开始筹拍的《红楼梦》最后是到了87年发行,不过真正开机拍摄的,也就86年一年左右。而84年都是在选址建园子、选人,85年一年都是在培养这些选出来的人,最后才开机拍摄。
这种做法的成本当然是很高的,后来市场经济时代拍片要赚钱,几乎就不能复制了——这也算是国企计划时代、影视运作的少有利好之一。因为国企加计划,虽然容易浪费,但至少不会偷工减料。
世人只见过国企的产品因为工艺和设计的时候低效浪费、大手大脚,导致产品价格缺乏市场竞争力,但至少不会见到有牌子的国企干偷工减料的事情。
毕竟都是堂而皇之能报账的钱,办事人干嘛给国家省钱?省出来的利润又不是你的。
倒是私人老板投资进来之后,一部剧报个5000万投资实际到账2000万、还要联合导演编剧制片人一起做账、或者给偶像鲜肉明面高片酬实际上换个渠道返给投资人……不一而足。
反正私人老板是会给办事人们分脏的,你帮他省钱了,他回报你的方式也机动灵活得多,渐近于无招胜有招之境界。
市场高效而易偷工减料,计划低效而用料充足,这两大基本特性是没什么好质疑的。
有见识的明眼人,总是能看到各种制度都是有特定优缺点,不能全盘否定或者肯定。市场对计划的利弊,凭良心说,八二开吧。
后世几十年后再次翻拍《红楼梦》时,号称也是继承了这一本该优秀的文化传统,但也只是继承了“海选”而没有继承后续的熏陶培训,这就导致最后还是成了小孩子家世财力、从小才艺培训投入的对战,并不能发掘贫寒但爱好文艺者的真正潜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