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八点钟左右,李达康领着曾老师,在京城的建国路一带闲逛。
建国路其实很长,眼见李达康越走越偏,都距离建国门老远了,曾老师不禁吐槽:
“李达康,你今天发什么癫呀,这大晚上的,你带我来这老远干嘛。”
李达康却对曾老师的牢骚置若罔闻,他运用前世的记忆,饶有兴趣的猜测自己都到了什么位置:
“……嗯,这里既然是国贸,那对面应该就是中信大厦了,中国尊,京城第一高楼,至于那个……那应该就是三星大厦,老王的旺达广场?那好像还要往前走一点…..”
“李达康!”
见到曾老师又有发飙的趋势,李达康赶紧陪着笑脸解释:
“呵呵,曾老师你别急,我今天领你过这里来呀,那可是有目的的。”
“什么目的?”
“你刚才不是说我融资一亿美金有点多吗,这倒是提醒我了,既然那两项目用不了那么多钱,你看国内的地价现在又这么便宜,那咱们就干脆多拿几块地吧,就算是康如公司的土地储备,为后续的发展打下基础,你觉得怎么样?”
曾老师看看李达康,然后又看看周围的环境:
“你拖我来就是为这?你准备在京城拿地?还是这种地方?”
李达康笑笑不解释了。
虽然两人所处的地方,已经差不多位于未来京城CBD的核心区了,然而在现在这个年代,却是连雏形都看不到。
京城的朝阳区,早年一直是整个京城工业基地的主要所在地,化工、汽车、机械等传统产业都集中在这里。
这里的老住户应该都有印象,在八十年代以前,当时这里没有一座楼超过10层,烟囱倒是有十几根。
并且在当年,什么第一机床厂、第二印染厂、雪花冰箱厂、京城吉普车厂……凡是老BJ人脱口叫得出名字的工厂,几乎都坐落在后来的CBD境内。
那时,进入这个区域的主体人群是产业工人,进出这里的车辆,主要是运货的大卡车。每天下午七点以后,这里就变成了一片寂静。
不过从八十年代的中后期开始,一些涉外机构开始进入京城的朝阳区,这里也成为京城对外开放的第一站。
最具代表是国贸的建设,这栋大厦的建成,成为朝阳区涉外办公领域全面启动的一个标志。
在那之后,越来越多的大型跨国公司、国际驻华机构以及从事于服务、制造业的外商投资企业来朝阳区落户。
不过尽管如此,直到现在的1998年,CBD(中央商务区)的概念才刚刚形成,真正要大干快上,那还是要等到几年之后的申奥成功以后了,从03年到08年,这个地方才真正是一天一个样。
现在马上就是99年,所以这个时候在这个地方拿地,从时间上来说简直是恰到好处,再没有比这更合适的时间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