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德国都宣称自己赢得了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
德国方面损失50万人,1500辆坦克、5200门火炮、1000架战机。
俄罗斯损失80万人、6000辆坦克、3000门火炮、和1600架战机。
单纯从数字上看,俄罗斯损失较大。
不过德军的兵力更少,经此一役基本失去了主动进攻的能力,俄罗斯已经夺取了战争主动权。
库尔斯克战役后,德军从战略进攻转变为战略防守,俄罗斯人开始全线反攻,北非盟军也真正开始考虑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这里的第二战场不是指希腊,也不是指意大利,而是大西洋沿岸的法国领土,或者是德国港口,更靠近德国心脏的地区,这样才能给德国人致命一击。
关于第二战场的开辟,从去年开始就争议不断。
这一年来,按捺不住的南部非洲远征军单独发起希腊战役,英美联军也组织了西西里岛战役,两次战役的过程虽然有所不同,结果都还让人满意,不仅希腊领土被收复,又成功削弱了意大利的实力,尤其是意大利海军的投降,彻底移除了轴心国在地中海的行动能力。
意大利海军抵达马耳他不久,就被送到塞浦路斯,两艘幸存的“维内托”被南部非洲和英国瓜分,南部非洲得到了完整无损的“维内托”号,英国得到了重伤的“意大利”。
英国海军不缺战列舰,“意大利”号的性能对于皇家海军来说也并不突出,考虑到修复“意大利”号还要支付一大笔支出,所以皇家海军转手就将“意大利”号卖给了南部非洲海军,价格仅为150万兰特。
这个价格不能说是半卖半送,只能说是白菜价大甩卖。
意大利建造“维内托”级战列舰,预算成本4.8亿里拉一艘,建造过程中不断追加预算,最后完工的时候单艘成本接近8亿里拉。
参考当时的汇率,8亿里拉折合大约8百万英镑。
英国建造的“纳尔逊”,每艘成本才750万。
“纳尔逊”的主炮口径可是406毫米。
所以英国人看不上“意大利”号很正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南部非洲海军却喜出望外。
不算本土舰队,也不算四个海外分舰队,南部非洲大西洋、印度洋两大舰队,现在还是四艘“诺曼底”撑门面,只有一艘“维内托”的话不好分配,两艘的话那就一个舰队一艘,四艘“诺曼底”正好送到四个分舰队,这样至少没一支舰队都有一艘战列舰当旗舰。
“意大利”号的受损情况虽然严重,修复起来其实也不难,甚至都不需要送回南部非洲本土,在塞浦路斯就能进行。
“维内托”号和“意大利”号抵达塞浦路斯的第一时间,麦克·托兰就去港口过足了眼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