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洪巴不得轻松些,只是偶尔无聊了会到军营的外沿转悠一圈。
这天,他听说在军营门口救了个十岁出头吵着闹着要从军的少年,他一时好奇是谁这么缺心眼,就偷偷流进了军营,发现了被软禁的于华。
谢爵爷坚决不允许于华参军,你一个一等爵爷的继承人,来当个小兵小将的,圣上那里就没个想头?再说于华年纪太小且不曾吃过苦头,哪里受得住。可于华拖着病体铁了心的要从军,谢爵爷犟不过他,一边安抚他养病,一边给于老爵爷递信,顺便上了折子。
要不怎么说君心难测,谢爵爷接回的折子上,只有一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力透纸背‘准!’。
谢爵爷十五就入了边关,领兵打仗没问题,但对人肚子里的弯弯钩钩看不透。这事谢爵爷跟谢昆一提,谢昆就看明白了。圣上忌惮谢府,最放心的是于府。于华孤身一身来边关,甭管是不是于府或者圣上授意的,都可以看成是圣上的心腹。
于华如愿以偿的从了军,在军营他隐瞒了身份,与诸多‘粗人’打成了一片。他适应的很好,整整四年时间,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兵,一路混上了谢天亮的亲兵。
于华功夫好,谢爵爷又信得过,这才一路升迁到了军营核心。若说没有照顾也不可能,对于华的照顾只照顾在了年龄上。将军的亲兵,选拔极严,连谢昆都是凭着自己的功夫,在成年后,爬到了谢天亮亲兵队长的职位。亲兵队从来不会选用未成年人,因为未成年人的心性不定,容易引起祸端。
谢天亮的亲兵队里没有一个傻子,都猜的出于华不是普通人,于华的气度就不像普通人,虽不能出口成章,但与谢天亮谢昆辩驳时,向来有理可据;尤其他还有个识文断字的‘邻家妹妹’。这年头,女子无才便是德,能读书识字的都是富家千金。于华既与富家千金相识,又怎么回事农家子弟。只是于华很少说家里的事,别人也只当他是某家的庶子,被嫡脉排挤到大西北来了。
军营里的人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豪爽,眼下没有战乱,就没有军功牵扯,也就没了勾心斗角,所以于华这四年过的很舒畅,只是一个人的时候会想家。
却说四年间,京城于府也有诸多变故。
威德三十六年腊月,于华出走后,老爵爷上报于昭轩偶感风寒。反正于昭轩领的是旱涝保收的闲职,就是上朝也是站在那里,就不曾提过建设性意见,于是圣上下旨,暂免了于昭轩的早朝。
其他官员,自然就理解成于爵府失了圣心,没人上赶着巴结也没人盯着于爵府的庶务。
威德三十七年春,于昭轩‘病重’,被老爵爷送至了慕容莲月休养生息。原本是花姨娘随身伺候,可杨思瑶不甘心,大着肚子不知好歹的非要陪同,老太太也不阻拦,打包将这两口子送到了别院。一个月后,杨思瑶六个月的孩子小产了,生下的小少爷就没喘过气。杨思瑶哭成了泪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