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钢琴奏鸣曲原名《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又名《月光奏鸣曲》,创作于1801年,接近于贝多芬创作的巅峰成熟期。这首钢琴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曲》,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听了以后说:“听了这首作品的第一乐章,使我想起了瑞士的琉森湖,以及湖面上水波荡漾的皎洁月光。”,出版商根据这段话,加上了《月光曲》的标题,关于作曲家在月光下即兴演奏的种种传说便流行起来。其实触动贝多芬创作的不是皎洁如水的月光,而是贝多芬与朱丽叶塔·圭查蒂第一次恋爱失败后的痛苦心情。奏鸣曲中包含着贝多芬至深的感情,是失聪的音乐家用心和灵魂谱写而成。琴音轻推慢陈,如倾泻一地的月光,缓缓移至心房,照亮了那些许久不曾碰触的角落,勾起回忆联翩。有人是这样评价它的:远处、远处,好像从望不见的灵魂深处忽然升起静穆的声音。有一些声音是忧郁的,充满了无限的愁思;另一些是沉思的,纷至沓来的回忆,阴暗的预兆……
然而此刻,程悦对这第一乐章的诠释却不得让底下的导师和教授们发出一声由衷地赞叹。而杨老也是有些痴迷,这是他听到过的,最接近他心中想像的声音,这才是真正贝多芬的声音,虽然这段音乐在难度上的难度并不高,但从对音乐的感觉和把握上,很显然程悦已经发挥到了极致。
几分钟的演奏,此刻显得是那么短暂,当低沉的和弦结束了第一乐章时,台下的听众都仍然是一脸陶醉的样子,都不愿从这样美妙的音乐中走出来一般,程悦看着台下的观众倒是有些好笑,挑衅的是你们,陶醉的也是你们,有没有搞错。
程悦深吸了一口气,再次提起双手落在琴键上,第二乐章随之响起。
月光的第二章改变了传统钢琴奏鸣曲中一向作为慢板乐章的第二乐章,而采取了十分轻快的节奏,短小精悍而又优美动听的旋律与第一乐章形成鲜明的对比,优雅而富有生机的旋律,随着程悦在琴键上翩翩起舞的双手跃出了钢琴,回荡在礼堂的上空,深深感染了每一个听众。
程悦将手从琴键上抬起的时候,预示着第二章的弹奏已经结束,随着第三章乐章如同暴风雨一般爆发出来。
第三乐章拥有精巧的结构与美妙的钢琴性效果和充实的音乐内容,急风暴雨般的旋律中包含着各种复杂的钢琴技巧,表达出一种愤懑的情绪和高昂的斗志。直到全曲结束之前,还是一种作“最后冲击”的态势,此章展示了贝多芬不畏艰辛,失聪和恋爱失败的情况下仍继续创造的精神。
程悦的神情变得更加专注而激动,她似乎不是在用手去弹,而是再用自己的灵魂去诠释,那种快速上行的十六分音符充满了速度感,在顶点爆发的强力度和弦直白而有冲击力,程悦的柔弱身体似乎都随着这强烈的和弦而爆发起来,YAMAHA钢琴那清澈的音色此刻将这首乐曲发挥得淋漓尽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