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围那些荒地卖了就卖了,就算不卖,也不会有人租。」
顾卿指着商业街周边道,「这附近的地就别卖了,说不定以后会建第三期第四期,这商业街越大,村里的收益不就越多么。
还有,顾家村的荒地卖差不多之后,我怕有些商人会出高价买村民手上的良田,里正婶最好下一个通告,村民若是需要卖地,只能卖给村子里,不允许卖给外人。」
在这个时代,土地才是农人的根本,一旦失去了土地,日后再想买回来,可就难了。
二人正聊着时,顾钰蹦蹦跳跳走过来:「长姐,学堂夫子说村里学堂的事情需要重新规划了一下,想请长姐和里正过去提提意见。」
里正满脸舒心:「你们夫子办事就是快,走,咱去看看。」
这次村里的买地
潮,就是因董榕而起,等董榕真的考上了举人,风潮怕是更甚。
那些商人们迫不及待买地建房子,学堂的事自然也得赶紧提上日程。
放在以前,这事儿必定是他和郡主来制定章程,但自从肩膀上的担子分出去之后,这些事儿就轮不到他来操心,只需要听结果、提意见就行。
两人跟着顾钰到了学堂的地方。
学堂建在顾家祠堂附近,周边环境比较安静,学生朗朗读书声清晰的传出来,十分悦耳。
村里的学堂一共是六间房子,四间当做教室,一间是夫子们批改学生课业的地方,另一间是两位夫子的住所。
这学堂当初是用青砖建成,屋顶盖着黑瓦片,看起来比镇上的云山书院丝毫不差。
许多孩子坐在教室里,那桌椅整齐划一,孩子们笔墨纸砚齐全,学习的氛围也很浓郁。
学堂成立了接近一年,每三个月算一期,一些没有天赋的孩子上一期,认识些许字就不会再来了,有些孩子喜欢读书,那就继续读,若是有天赋的孩子,两个夫子会专门设立小课堂教导。
只不过,顾家村的人世代农民,有天赋的孩子并不多,除了顾钰顾诺金花,能有幸加入小课堂的人,只有赵家一个小孙子。
「除了咱们村的孩子,还有余家村、张家村、朱家村等村民也将孩子送来了。」
孙夫子开口说着学堂的基本情况,「前几日董家村老秀才的女儿找到我,希望顾家村能接收董家村的学生,这样一算,学生数量可能会到三百人。」
里正好奇问道:「董老秀才教书三四十年了,咋突然不教了?」
「老秀才年纪大了,孩子们太闹腾,身体遭不住了。」
孙夫子说道,「本来是打算将学堂传给他女儿,但最近董家村不是不少人在郡主家的工坊里干活么,他们一个月能赚将近一两银子,比老秀才赚得多,他女儿就不想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了。」
顾卿知道这老秀才教书纯属就是做慈善,当年董榕有天赋,老秀才就天天把董榕带在身边教他读书认字,不收钱的那种。
董家村其他孩子过去读书,也不是给钱,而是一斤肉,十个鸡蛋,一块布头等等……老秀才的女儿不愿意继承学堂完全能够理解。
一年前,整个幽水县的村落里,只有董家村有正规学堂。
一年后的今年,这十里八乡,只有顾家村有学堂,而且还是青砖黑瓦的大学堂。
九天揽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