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城里城外的人,闲暇时坐在一起,劈着木头制箭身,乐呵呵地聊着比赛。而被剪掉了尾巴和翅膀上长毛的公鸡母鸡,在身边来来去去啄食。(箭需要尾羽,用羽毛最好,没有的话可以用叶片、纸片等,而军队里的箭往往没有尾羽)
希宁看着案牍上摊开的竹简,拿起笔,在箭的一档上,画了一条细线。
而竹简上,还写着,粮、草、火油、棉衣、酒、药、竹子……这都是她想到什么,就记下,解决掉一条,就用笔勾掉。等到入冬后,第一场大雪降下来,就知道什么叫雪灾、什么叫酷冷。
对了,还要棉鞋!身上暖和了,可脚上冻着也会冻伤的。她提起笔来,在最后空处,写上“鞋”。
等萧盏进来,询问这次出去需要带什么货时,在货物清单上,看到了棉鞋。
“大小尺码你看着购买,要冬鞋,厚实的。”希宁想了想:“买三千双。”
做一双棉鞋需要一般人需要七八天功夫,熟手熬夜就能连夜赶制出。而鞋子是按人脚定的,尺码横跨幅度大。所以考虑下来,还是买最快。
“啊?”萧盏差点没晕过去。这县主的要求越来越古怪,三千双呀,整个县刚经过调查,也就一千来人。买那么多棉鞋干什么?
虽然是连着二三年的暖冬,可一双厚实的棉鞋再降价,也要一百二十到一百五十文,三千双一买,几百两银子又没了。这样的话,金三银山都会花完的。要怎么赚,才来钱呀。
就听到县主悠悠道:“不要管银子,收来便是。”
好吧,县主有钱任性。
县主又说:“再收五百件大氅,稍微厚实点的。”
完了,又是几百两银子没了!这县主怎么专收御寒物品,难道是被外面持久的高温给热晕了吗?
希宁想到了什么:“有没有不磨碎光烘干的茶?”
萧盏一愣,回忆了一下:“有,见过有些茶农将没磨碎的茶冲泡喝。”
太好了,希宁立即说:“有的话,给我买三五斤来。”那加了盐的抹茶粉汤,她受够了。买这点,应该够喝到她完成任务离开的了。
知道县主不爱喝茶,原本打好茶,她吃了一口就不再碰;到现在直接说不用准备她的。怎么想到喝不打成粉的茶叶了?
萧盏还是说了声“是”,只要县主乐意,哪怕茶叶泡水洗澡,铺地上,也是县主的事情。
这次运出去的,无非就是些牛羊马。因为匈奴和汉关系还不算好,所以卖给汉的马,都不是什么绝好的马。难不成还卖给汉一匹千里马,当种马,以后繁殖出来的马,反攻匈奴?那些马,也就只能普通用用。
萧盏拿着单子出去,计算着。这些牛羊马卖出去,最多只能赚个三四百银子,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可花钱速度比赚钱速度快,县主府早晚会被掏空。
或者不用很晚,大约再这样败家到冬季,基本库房里的存银就要用完了。还有很多东西还没足数,比如麻沸散、棉纱布什么的。要知道,还要等秋收后,那些酒坊才开始酿酒。才付了定金,等交货时,又是一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