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安老太太原就是个偏狭的性子,且自个儿也很快生下了子女,又如何会宽待前头留下来的这几个继子女呢?
而安氏他们之所以能够平安长大,却是多亏其长兄精明能干,令继母多有忌惮。否则,当年嫁入东平郡王府的,只怕就是安三娘了。
也正因此,安三娘心口里便总憋着气,时不时便要拿长姐发作一番。只今时不同往日,她又有所图,却也不得不有所收敛了。
至于安氏,其与继妹的关系可想而知,反倒是对两个侄子更亲近些。而她今日仓促带他们逛花园,亦有着一重隐秘的因由。
这般想着,安氏便将帕子掩了半面,微凉的眸光,滑过前头正闷头走路的安三娘。
方才红药说她们姐妹长得像,实则并非如此。
三娘的长相,更多地是随了安老太太。
安老太太容貌平平,所出子女亦皆长得一般,而安氏的亡母当年却是出了名地标致,生下的孩子自亦好看,便如安氏,便远比她两个妹妹美貌得多。
或许,安老太太对这几个孩子的苛待,亦是因为她清楚地知道,无论容貌还是性情,她皆输了元配好几筹,遂将这出不来的一口气,尽皆撒在几个小辈身上。
按下这些杂念,安氏领着众人在园中赏玩了约半个时辰,便也到了饭时。
她索性也不回房了,只命人将饭摆在敞轩,大家围坐着吃了,安远山兄弟便即起身告辞。
安氏不放心,亲送了他们出去,路上又细细叮嘱:
“等到了年底,你们便把手头的差事都辞了罢。如今姑母已经站稳了脚跟儿,你们几个读书往后都由我供着,断无人再敢说什么的。”
安远山兄弟如今皆在外做着伙计,帮着贴补家用,否则,安老太太那一关他们便过不去。
就因为要给家里挣钱,两兄弟读书比常人更辛苦,晚上常熬夜,安老太太还常骂他们“败家的东西不知俭省”。
安氏初入王府之时,因立足未稳,并不好拿出钱来贴补娘家侄子,不过,年前她产下了一子,小名寿哥儿,已经快满周岁了,母凭子贵,此刻她自是底气更足,是以说出了那番话。
安远山闻言,并未现出喜色来,反劝她:
“姑母如今嫁了人,凡事当以夫家为重,家里有我们兄弟和爹撑着,进学还是没问题的。再者说,男儿丈夫,不吃些苦,往后如何立得起来?”
“是啊,姑母。我们都长大了,能自个儿照应自个儿。倒是姑母一个人在外,诸事都要小心才是。”安远怀此时亦道。
正变着声的少年,说话也是一副公鸭嗓子,偏偏吐出来的每个字,都让人心里暖着。
安氏眼眶一红,强笑道:“你们小孩子家不懂,只有你们个个儿都有出息了,我才会更好。如今家里那几个皆不成器,姑母往后就指着你们哥俩儿呢,自然不能放着你们不去管的。”
言至此,又压低了声音,问:“方才我叫你们记的那几处馆阁,你们可都记下了?”
一面说话,一面还悄悄往四下张望,似是生恐被人听了壁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