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六百一十四章 为天下稚子启蒙

“兔园册……兄长果然是要收蒙学稚子么?”

讲室内,看着教材被搬进来,拿着账本的蒋敬走过来一看,发现是兔园册。

李彦颔首:“我们书院最初的生源,就是要面向六到十岁的孩童,相较于千字文的入门门槛,还是兔园册最适合稚子一些。”

蒋敬欲言又止:“可是……”

李彦失笑:“可是兔园册遭到士大夫鄙视对吧?不必理会,我们本来也不是主流书院,就当是乡村私塾便是。”

在北宋时期,稚子启蒙的普遍教材,还不是尚未完全流传开的百家姓和开蒙要训,而是兔园册和千字文。

提到兔园册,李彦倒是想起了五代十国时期,有位宰相冯道,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十位皇帝,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臣,世称“十朝元老”。

古代文人出于忠君观念,对他非常不齿,比如欧阳修骂他“无廉耻”,司马光斥其为“奸臣之尤”,但到了现代又有不少人,将冯道当成官场不倒翁。

这个人有一则趣事,据说他走路时总喜欢回头看,就有人讥讽,说冯道如果走得急了,准要从他身上掉下一本兔园册来,所以才要时不时回头看,蒙学课本不离身,显然没有文化。

这个故事出自欧阳修编的新五代史,真实性有待商榷,但实在太损了,大唐某位周国公,表示受到了严重的冒犯。

可不得不说,在北宋时期,兔园册由于内容肤浅,确实常受士大夫轻视,哪怕他们启蒙的时候也多少会学兔园册,却不妨碍他们长大后瞧不起。

说实话,当李彦翻了翻这本后世已经失传的兔园册,发现虽然门槛比起千字文要低许多,更适合低龄入门,但内容确实不太行,好在他买入兔园册,其实是为了另一份教材作为铺垫……

蒋敬则十分担心,歧视一旦形成,也难以改变,这兔园册一出,书院的启蒙档次都下去了,还有多少汴京的家长愿意将孩子送进来……

正想着,安道全走了进来,递过来一份名录:“兄长,第一批学子确定了,按你定的,先取三十人一班。”

李彦平静地接过,蒋敬伸长脖子过来看,难掩心中诧异:“这么快就招到第一批生源了?”

李彦失笑:“你是奇怪,他们为什么会来这名不见经传的小书院么?其实很简单,因为这里是岁安书院!”

同样在讲室内忙碌的朱武竖起耳朵,就听蒋敬若有所思后,恍然道:“原来他们是冲着兄长的神医之名来的!”

安道全笑道:“这些学子都是之前兄长看过的病人,入书院学习,还可以调养身体,何乐而不为呢?”

李彦道:“冬天难熬,那些权贵富豪家的孩子,生了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都容易早夭,更别提普通人家,他们送孩子来读书,也可以得到照看,正是一举两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