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为止,双方算是交锋了头一个回合。
朱鉴等人,试图以大明的威势压迫也先低头,获取谈判的主导权。
也先这边,虽然不愿翻脸,但是也不愿一开始就被人压上一头,所以做出了些许让步,可依旧没有按照臣属的礼节来接敕书。
这一局,算是双方谁也没有占便宜。
再次落座之后,未等朱鉴开口,也先便先声夺人,问道。
“自永乐皇帝后,你我两家和好年久,缘何去岁擅自拘留我使臣,减了赏赐,以致乱起有战?”
话音落下,朱鉴的脸色不由一变。
也先这就是胡搅蛮缠了。
他指的使臣,并非是土木之役后,在双方传信的使臣,而是早在太上皇北征以前,正统十四年四月,也先为朝贡而派去的使团。
这也是双方最初爆发战争的导火索。
这回朱鉴没有说话,一旁的李实便冷哼一声,义正言辞的起身反驳道。
“太师这话说笑了,先前永乐年间,太师之父遣使朝贡,使团不过三四十人,我太宗文皇帝陛下厚待藩属,念及瓦剌苦寒之地,跋山涉水朝贡不易,故而使团所讨物事,不拘珍贵与否,一应与之,从未计较。”
“然至太师为瓦剌首领,使团人数逐年递增,贪欲不足,至去岁,呈递于我朝廷之使团名单,竟至三千余人,其中多有虚报欺瞒,哄骗赏赐,所朝贡之物未添一毫,所求之物却逾永乐年间百倍。”
“使团中人鱼龙混杂,不守臣礼,为奸为盗者占使团半数之多,我官军查察,则躲藏各处,隐匿欺瞒,自不归草原之地,何谈我朝廷扣留?”
“使团名册三千余人,到京人数却十不存一,我朝廷无非依照入京朝见之实数给赏,罢去虚报欺瞒者,何谈减了赏赐?”
使团之所以需要有正使和副使的区别,就是因为需要有人强硬,有人打圆场,视情况相互配合。
在这次的谈判里头,李实就是那个,负责说难听话的人。
但是事实上,这番话也不算是过分。
因为这件事情,的确是瓦剌这边不占理。
仗着大明朝廷恩宽,所以一再得寸进尺,拿大明朝廷当冤大头看。
他们报过去的使团,里头有不少都是商人,这些人到了大明境内之后,直接就脱离了使团,伪装成明人,到处交易各种物资。
然后在使团回程的时候,大摇大摆的出关,将朝廷禁止交易的粮食,铁器,茶叶等珍贵物资明目张胆的带出去。
与此同时,这些人还无耻的想要两头吃。
一边到各地大肆交易,一边还要登记在入京“朝贡”的名册上,要求大明朝廷,按照名册上的人数,给予赏赐。
这么一趟下来,可不是赚的盆满钵满。
事实上,这次双方之所以的掀起如此大规模的战争,就是因为正统皇帝对于这种情况忍无可忍。
命令各地的官军,将这些借使团之命,行交易之实,甚至是有细作嫌疑的人,通通抓了起来。
然后宣布使团呈递的名单作废,只肯按照实际进京的名单给予赏赐。
如此一来,也先便被激怒,屡次在边境挑衅,劫掠军民,惹得年轻气盛的正统皇帝胜负欲爆棚,直接就点了大军杀了过去。
至于结果,当然是……
李实的这一番话,不算是声色俱厉,但斥责的意味也很浓厚,一旁的罗绮甚至已经打好了腹稿,准备要开口劝解可能发生的冲突。
但是,神奇的是,也先并没有生气,反而笑着扫了一眼他身旁坐着的几个瓦剌贵族,而被扫到的人,脸色也颇不自然,纷纷低下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