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又是小半年过去。
战争从之前的三条线变成了东、南两大战区。
南边以巴国为战场,秦楚两国交锋激烈;而东边则以黄河为界,秦军对阵韩魏赵燕联军。
要说在现在这两个战场上谁过的最舒心,那一定是韩军。
确切地说,是韩国的击刹弩兵。
作为当今世上最强的远战部队,他们以往都只能在城墙上对着敌人空射,威慑作用远大于实战价值。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有了赵国边骑为他们护翼两侧,魏国武卒为他们抵挡正面危险,他们要做的就是走到位置上,然后不停地开弓射箭,就能轻松收割敌军性命。
这么的安逸的仗,他们这辈子都没有打过!
而王翦那边却是恰恰相反。
作为正好堵在秦国东出之路的三个国家,秦国以往没少跟他们交战过,对于韩魏赵各国的军力都相当了解。
但是真的当他们三家联合起来之后,王翦才发现,事情远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简单。
过去赵国骑兵野战厉害,但是并不擅长攻城守城;魏国武卒步战城战很强,但是机动性不足;韩国就更别说了,即便是最强的击刹弩兵,也就勉强能守一守墙高池深的大城而已。
秦国总有办法找到他们的弱点,然后实施精准打击。毕竟根据木桶原理,木桶的容量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块。
显然赵魏韩三国都是偏科型强者,而秦国则是六边形结构。或许单论骑兵,他们不如赵国,单论弓弩不如韩国,但战场上讲究的是配合,所以秦国才能屡屡获胜。
但这一次,老办法老经验却行不通了。
韩魏赵三国合兵,恰好互相弥补了短板,使得这支配合尚显青涩的军队完全可以跟秦军抗衡,甚至随着他们的磨合程度日渐加深,王翦已经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
现在,已经不是他们考虑要给对面多少压力的时候了,而是他们该怎么在应对这种扑面而来的压迫感的同时,还能破坏掉对方的战略企图。
即便是王翦,也为此愁白了头。
倒是另一边,赵高的敌后行动颇有成效。
正如他分析的那样,当赵魏韩三国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的时候,跟他们待在一起,却始终格格不入的燕国就显得非常难受。
打又不想打,走又不敢走,还跟别人玩不到一起。
但是他们虽然非常想要摆脱当前的困境,却也不敢贸然答应罗网的条件。毕竟在这条防线上,燕军无论人数还是战斗力都排在末尾,没有胡乱试错的本钱。
不过想要改变目前这种困境的除了前线的将士之外,还有来自后方的力量。
前面说过,燕国的主战派以太子丹为首。所以当燕国被胁迫着走上了坚定合纵的道路之后,不管是为了眼不见心不烦,还是以后甩锅方便,燕王就将国内的统筹事宜统统交给了燕丹负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