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爱国的军工专家,秦涛又怎么会赚军队的钱。
林老有些不好意思:“来,咱们再喝一杯,然后接着说。”
“林老,你们究竟是怎么想的?”秦涛是打破砂锅问到底。
“秦总,您认为呢?”林老开始反问了:“如果我们大批量装备隐身机,对我们是有利的,还是弊大于利?”
“我们的产能有限,你们的这个假设是不成立的,如果你们采购我们的陆基型隐身机,那么,每年最多给你们交付五到十架,十年也就是五十到一百架而已。”
这种先进的飞机,用户很多,双阳厂那边就算是将产能提升到极致,也不可能一年搞出几百架来,分给空军的必然不会多。
现在,国际上的军机生产,大致都是如此,下订单之后,过个三五年交货都是这样,到时候由于通货膨胀等因素,临时提价也是有可能的。
现在,听到了秦涛这样的介绍,林老倒是开启了思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倒是可以按照这个规模来采购,同时,也不会耽误了歼十的采购,我们可以两款中型机同时装备。”
“那样会导致后勤保障复杂。”秦涛提醒道。
“没关系,相比隐身机的优势,这点困难还是能克服的。”林老说道:“我们可以同步装备两种中型机,这两种飞机正好互补。”
歼十的优势是鸭式布局带来的高机动性。在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歼十靠着这种气动布局,取得了很强的机动能力,机头可以瞬间指向目标所在空域,盘旋能力远远地超过了苏-27系列飞机,在进行格斗作战中,歼十是一把好手。
同时,由于不用考虑隐身性,所以,歼十战机的所有武器都是外挂的,它拥有十一个挂架,就算是不能同时挂满,也拥有超过七吨的挂载能力,带个四中四近,还能挂上两个副油箱。
隐身机就不行了,就得看着机内弹舱的空间来,挂载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持续作战能力不如歼十强,而且机动性也不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明州集团从来都没有大肆宣传己方的战机的机动性有多强,它就是三代机的平均水平而已,毕竟只是常规气动布局,发动机的推力虽然大,但是自重也大,推重比并不高。
两种飞机,各有千秋,空军要是看上了,当然是能进行优势互补的,只不过,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后勤保障复杂了。
歼十和歼十一用的都是同一款发动机,维修保障更简单,隐身机就不是了,用的是国内推力最大的涡扇十五,这款发动机当初是秦涛搞回来的,不过国内的军机并没有使用,一直都在用三姨夫凑数,哪怕就算是两款国产四代机,也计划用的是涡扇十五的改进型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