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城。
如果不算荀昭脑海里的那些从前的记忆,这还是他第一次走出荀家大院里来。
荀城并不大,按照荀昭的目测,加上脑海里的记忆估算,约莫也就几百户人家。当然,放到这个年代,应该也算是规模不小的村子了。
直到两天前,荀昭才从家里人断断续续的话里得知,自己现在所在的这个时代,居然就是堂堂的大汉朝。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荀昭先是憋住气愣了半晌,过了好一会才缓缓的把气呼了出来,“原来是大汉朝啊,居然是大汉,没想到跑了这么远。”
不过可惜的是,虽然知道了是大汉朝,可是从家人说的话里话外,荀昭都没搞清楚现在到底是大汉朝的哪个时候,或者说,眼下是哪个皇帝在台上面。
大汉朝年头那么长,不搞清楚这个问题,又怎么能相应的去做打算。虽然当年的萧衍的人文历史知识并不多,但是好歹也知道些皮毛,再怎么说,也总比两眼一摸黑的瞎撞,来得的要好。
可是,荀家再怎么不济事,再怎么没落,也能算是一地名门了,既然从荀家人的身上都弄不清楚,荀昭也就放弃了去外面打听的想法。
这是荀昭第一次去学塾,虽然身体确实有些单薄,但是荀昭固执的要自己提着那几捆竹简,不要父亲帮忙。荀昭知道,这个时代,医疗条件比起后世来,是相当的差。如果像从前的荀昭那样,动不动就生病,只怕总有一天会把自己的这条二世为人的小命给送掉。
身体才是革命最大的本钱,眼下的荀昭,要想让自己好好活着,先要做的就是让身体强健起来。
见儿子这么倔强的要自己来,荀立也没有再坚持,倒是很欣慰。不管怎么说,曾经傻乎乎,连句话都说不周全的儿子,是真的开了智了,而且似乎还懂得要自立。这种感觉,简直是从火里换到蜜水里的差别,任何一个父亲,都不会拒绝儿子这样的要求。
走在路上,荀立不时的回头看一看儿子。荀昭提着两捆沉重的竹简,虽然已经是满头冒汗,却仍然紧紧的跟在自己身后。两捆竹简的分量,其实并不轻,和两段实木的重量差不了多少。
正巧看见前面有几层上坡的石阶,荀立于是侧过了身,轻轻的提了提儿子的胳膊,让他稍微轻松一些。荀昭虽然也还没有力乏,但是也没有再拒绝父亲的好意。等走上了石阶才抬起头来,朝着父亲笑了笑。
“要是累了,就和为父说。”荀立松开了提着荀昭的手,亲昵的摸了摸荀昭的脑袋。
“孩儿不累。”荀昭低了低头,在肩膀上蹭去顺着额头流下来的汗珠,“以后孩儿若是出门去,还打算多扛着些书简,走累了就读书,有力气了就继续走,只这两卷算什么。”
“哈哈,吾儿竟有这样的志向。”荀立听了荀昭的话,顿时禁不住哈哈大笑,“正所谓且行且学,不过人又不是牛马,就算多带些书简,也断不该自家扛着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