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牛百户所言,京都城有倭贼裹挟百姓作乱。便是不多,却也是有的。而大军在外,远离中原,将士们本就是紧绷着一个弦,唯恐什么时候遭了袭杀。
这个时候,朝廷便不能奢求将士们有多少的分辨能力。若是严控那些远离故土的将士,去分辨眼前哪个是好人哪个是贼人,就实在是强人所难了。
我等军伍中人,皆知领军在外,最怕夜晚。因为那个时候,谁也不知道营外有什么,谁也不知道夜幕下会发生什么。
试问朝中将领们,哪个不怕领兵在外的时候,不怕自己军中发生营啸的事情?”
徐允恭一番长篇大论,似乎是有意将要这个问题放大的样子。
任亨泰终于是没忍住,想要制止徐允恭继续说下去。
“魏国公,你此番言论,究竟是何意思?”
徐允恭侧目看向任亨泰,抱起双手:“望任阁老知悉,大军在外,四处皆为杀机,实乃不易。
我朝今次定下征讨经略瀛洲道之国策,是要收瀛洲分设数道,置于朝廷中枢治下。
那么朝中就要保证东征大军的战力和军心稳定。朝廷到底是要一个动乱四起的瀛洲,还是要一个可以迁徙我朝中原百姓往来,朝廷派遣流官牧民的瀛洲?”
解缙眼角余光扫到正要开口的任亨泰,当下便抢先开口道:“朝廷自是要一个安定的瀛洲。”
徐允恭哼哼了两声,站起身面朝朱允熥拱手躬身道:“殿下,既然朝廷要一个安定的瀛洲,那就该相信前线的将士们,相信东征大军的将臣。国家养兵千日,王爵悬赏,我朝不会有听调不听宣的兵镇,国家也不该有秦桧之流的言论离心君臣。”
“魏国公!”任亨泰动了一丝怒意,目光锋利的盯着徐允恭,沉声道:“本朝没有秦桧!更不会有前宋旧时发生!魏国公身为大明公爵,不该有这等言辞出口!”
朱允熥的左手抬起,朝着任亨泰压了压:“朝廷没有因言牵连获罪的例子。魏国公所言,亦可算是警示朝堂,不做那秦桧之事。”
任亨泰心中无奈,却只能是侧身拱手:“微臣领命。”
徐允恭面色不该,继续道:“东征大军意欲施救吉野家族及倭国天皇,此乃仁义,不曾救下,此乃无奈,于军中无错也。
京都城滋生倭贼,裹挟百姓犯上作乱。依大明律,也该是重典惩治。更遑论是在大军眼前,为保大军稳定,动用刀枪平定骚乱,亦是情理之中。
移百姓于城外,远离战火。今次之后,瀛洲设道,皆为本朝治下之民,徙本朝百姓于本朝琼州府,自无错漏,亦是情理该有之事。
臣斗胆奏请殿下,准允东征大军于瀛洲一应军机之事,有自行量裁之权。朝廷若为体统规矩,只需遣都察院官员往瀛洲,先设巡察一职,督办瀛洲战后军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