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明成祖干脆在三大营之中,有设了三千营,而三千营就是鞑骑。作为明军的精锐主力之一。
所以蒙古骑兵战术战法,加上大明的物资保障。就是大明骑兵的底色,后期还增加了一些火器的使用。
而今双方情况差不多。
这些骑兵大多都有手铳。还有好几把。但是手铳这东西在马上固然是有作用的。但是更多的事情,还需要长刀厮杀。双方的区别大概是南军骑兵汉骑多一点,北军骑兵蒙古骑兵多一点。
但是彼此都是胡汉掺杂。
双方厮杀很是惨烈。
从一个两人,到数十人的斥候战,到数百人
上千人的大队骑兵冲击,甚至榆林城下,掩护大军立营数万骑兵厮杀。
一场场厮杀下来。
南军支持不住了。
不是南军不能打。而是南军骑兵将领都跪在宋晟面前,说道:「将军,给标下留一些种子吧。不能这样打下去,再打下,跟随标下出来的兄弟们一个也回不去了。」
不是一个人,而是很多人都跪在宋晟面前求情。
宋晟还能怎么办?
宋晟知道,这不能怪他们。
只能说是北军在骑兵方面的优势太厚了。
第一厚,就是在具体数量上,是远远超过了南军的。
且不说,那些编制在各军之中,分数各军的骑兵军队。甚至专门骑兵纯骑兵军。单单说漠南蒙古上的蒙古人。这些人就是北京最大的依仗。蒙古人靠着漠南数百万人,压榨出几十万骑兵。而今北京做不到吗?自然能做到。
甚至做得比蒙古人更好。
甚至一些蒙古人本身其实并不是怎么愿意放牧的。
在很多蒙古人看来,打仗是比放牧更有前途的营生。何夕制定的征召蒙古人作战的方案,一个是编入卫所军,这些人从卫所军到北京禁军。逐渐同化为大明一部分。这些蒙古将士将来,即便退伍,也不会回到蒙古了。看情况会在不同的地方安置下来。一两代之后,即便是后人也不知道他们的父辈居然是蒙古人。
另外就是类似哥萨克骑兵,也就是雇佣兵的形式。为大明作战。
战功给钱,战死给钱。一切明码标价。
不过,雇佣军作战一般有正规军骑兵压阵。防止他们杀开了,到处烧杀掳掠。毕竟,这些蒙古人的道德根本不用多言。沙俄的哥萨克骑兵从来不是为报酬打仗,而是为战利品。
他们也一样,虽然何夕开出的价码不低。但是对于这些骑兵来说,外快赚得更多。
于是,双方厮杀的时候。
战斗力不相上下,双方死伤几乎相当。但是北军有强大的后援力量,很多伤员在军营之中都能得到医治。总体上来说,北军伤亡要小于南军。而北军上层将领对骑兵伤亡的感受也与南军骑兵不一样。
对于这些蒙古骑兵,上面的将领是不心疼的。
就好像瞿能,他们父子两人都是与蒙古人打仗一步步到而今的,甚至下面一些蒙古骑兵老卒都是当年的对手。瞿能说不定还对蒙古人的死伤暗暗高兴。
所以,下面死了,给钱就行了。
如果死多少人仅仅是金钱的问题,那么北军整体上就不用会有丝毫动摇。
当然了,瞿能也很有品,他并没有逼迫这些雇佣军作战。但是作为雇佣军作战,有很多好处。第一,就是很多善战之辈,会挑选到北京禁军之中,北京禁军待遇是所有蒙古人所羡慕的。
第二,就是蒙古人本身的民族特性,对生死其实也不是太看重的。
毕竟,草原生活太艰难了,活着是很困难的事情,死亡是家常便饭,无非是自己的死亡还是别人的死亡。
于是,在汉人与游牧民族打仗的时候,总是觉得游牧民族狡诈凶残,这种凶残是不仅仅对别人,也是对自己。而今之战,对于明军,这一战不过是两兄弟争夺家产,打不过投降便是了。何必拼得那么狠。
如果是保家卫国的战事,明军中下层自然比蒙古人更敢拼命,而今不是。
而漠南蒙古已经安定了十几年了,当年少年已经长大了。这些蒙古人从小听到的就是放牧为生的生活,而是当兵打仗劫掠地方发财致富。他们为了钱什么都敢做。
何夕给他们的钱到位之后,活下来的人是不在乎死人是怎么想的。而且漠南蒙古
这些年人口滋生,这边有人退出,那边有人加入。即便这些新兵素质不行。但是骑术过硬,其余的都很容易培养的。更不要说蒙古人在生产生活之中,本身就由骑兵作战的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