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太祖皇帝驾崩,天下同悲,宵小之辈,窃取天下,乃至于南北纷争,士卒肝脑凃地,百姓填于沟壑,令人惨不忍睹,今日在此,就是要鉴贼子之过,而绝后世之患。」
这就是定国是会的主题,也是最重要的事情,盖棺论定,将朱允炆打上耻辱柱,确定朱雄英的政治地位。虽然说。这是一个过场。
毕竟,天下已经打下来了。怎么可能还有反复。今日这会议上,不管有多少持反对意见,也是无用,大不了换上一批代表。
但是,过场也是很重要的。
何夕就是在认认真真的走过场。
对于这一件事情,大家也很识趣。
每一个人都知道,其实议题不能说不重要。很重要。
这一场会议整个流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朝廷提出的议题,大家一项一项的议。如果干涉到谁,不愿意的话,可以反对等等。
另外一部分,也就是后半场,他们可以提出自己的议题。让所有人商议,特别是朝廷。朝廷自然也可以否定了。但是否定也一定要说出来一些。
而朝廷提出的议题,根据重要性不一样。有的是可以打回去的。比如一些朝廷部门提出的议题。真打回去得罪的估计是几个尚书。
没有几个尚书联合,这议题也上不了定国是会。
只是,何夕变法以来,尚书这个官职是贬值了。
在大明也只有六部尚书,即便是后来分南北两京,然后一些尚书的加衔,同时存在的尚书,也不过是十几个而已,不可能再多了。
而在何夕这里就不一样了。何夕将六部拆分成十几个部门。并将文官之首定为首辅,与内阁大学士。于是尚书官就等而下之了。
如果再加上一些加衔。在而今大明尚书官一共有二十多个人之多。未来很有可能会更多。
这个时候的尚书,已经接近后世某部部长了。
不过几个尚书联合起来的,也是一股很强大的政治力量,但是奈何,能够列席这一次会议的人,都不是寻常人物。
都是地方实力派,毕竟大明原本的文官体系,先被丁显清理一遍,又被何夕清理一遍,也就是所谓的士大夫官僚集团,而今只剩下士大夫了。官僚几乎没有了。
何夕这几个月之内,几乎将北京朝廷给搬到了南京,北京只留下一个维持机构。
这一次会议参与者自然都是地方上的实力派了。
他们很多都是如陆仲亨一样。
在洪武年间,陆仲亨固然是南洋的地头蛇,但也不可能做到完全不管朝廷的地步,但是这几年战事下来,特别是南方,朱允炆为了支撑战争,几乎将南方的兵力调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