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阁”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九十八章 水轮机

第九十八章水轮机何夕自己拿过一来两匹麻布,一匹是素麻布,还没有染色。另外一匹是彩麻布,已经染色了。其中还有图样。也是佛教题材的故事。何夕说道;“陛下,您看这两匹麻布,要多少钱?”朱元璋上手摸了摸,说道;“一钱五吧?”何夕说道:“陛下,高了。以而今的成本,臣核计了。能压倒五十文左右。而一批彩布,也在百文上下。以而今的布价。一匹布最少赚半钱银子。而现在刚刚开始,一天就能生产三四千匹,时间长了。只会更多。就拿四千匹来算。一天能赚二百两银子。这已经将工钱成本扣除了。”“如果一切都进入正轨之后,估计日产过万匹,也不算什么。”何夕还没有说话。燕王已经先开口了,说道;“到时候,一天就能赚五百两。一年就能赚好几万两了。”何夕说道:“燕王所言极是,甚至还有更多。毕竟而今都不是太熟练,还有别成衣什么的。生产效率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给予这一点待遇。并不算是什么。”燕王此刻一下子被之前的忧国忧民给扔到一边了。他的心被银子点燃了。不要觉得,一年才一万多两的出息很少。抱歉,大明海上的盘子也不过一两千万两而已。除却刚刚开始那些爆炸发展的那几年,而今除非去闯天竺,或者说更远的地方。一出海,利润翻倍的情况已经不存在了。因为出海的人太多了。一本商号,一年下来,能分个几万两的红利。一些靠后的勋贵,号称家产多少多少。一年下来也就这些钱而已。当然了。陆仲亨这种南洋霸主,是另算的。不赚钱。他何必千里迢迢去坐镇南洋?就燕王这里。燕王俸禄万石。其他各方面的收入,一年有没有一万两还不好说的。毕竟他距离南京远。南京这里掀起航海热的时候。他根本没有赶上趟。并没有在开海红利上,赚多少。此刻燕王心动无比。他觉得自己似乎踩在另外一场发展红利之上了。虽然内心之中也担心着布匹对寻常百姓家的冲击。但是他是燕王又不是太子。在乎这个做什么?一时间燕王的眼睛之中充满了学习的姿态。似乎想搞明白这一切,回去之后复刻。他也想起了练子宁,心中暗道;“回去之后,让练先生多与他的老师套套近乎。”朱元璋看得要比燕王远太多了。他已经估算了这里的成本。估计开支最大的就是女工的工资,这是何夕心好,才给了一月七斗米的高价。他估计,即便这个价格砍一半,也是有人来的。不过辽东人口少,才显得人力如此精贵。但是在南方,决计不会这个价格的。至于其他的不过是一些木头房子,还有一些机械。即便给机械估一个价格,虽然铁价的降低,也不会有多高的。很容易扩大生产。今日不过数千人。一两年之后,就能数万人,数十万人。到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原材料与市场了。为了今天一年数万两。将来的一年几十万两,甚至上千万两的利润。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做的。什么是羊吃人?现在就是,不是羊吃人。是麻吃人。棉花吃人。都是同样的问题。一瞬间朱元璋感觉到了头疼,他微微按着头,说道:“这里一切布匹,棉布也好麻布也好,不许往国内销售一匹,何夕,你不是在海上很有影响力。这些布匹只能卖到海外。不得有误。”何夕说道:“是。”他看着朱元璋,欲言又止。即便不卖到国内又如何?市场是联动的。虽然而今海外对大明布匹的要求是无穷无尽的。不管是棉布,还是麻布。特别是这种上品麻布。都是非常受欢迎的。但是何夕很明白,市场并不是真得无穷无尽的。一旦海外市场吃不下这么多布,自然会影响到国内。即便不说别的。这个纺织厂需要大量的原材料。辽东,高丽,都不足以供给,这里需要山东,河北,等地的原材料才能持续生产下去。挡是挡不住的。朱元璋不想再说。一摆手,说道:“朕累了。其他的事情明天再说吧。”------朱元璋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很可以的。第二天的时候,就看不出昨日一点心绪波动了。这一天朱元璋要看的是田庄。对于种田,朱元璋是专业的。对于屯田,朱元璋也是专业的。他在渡江之初,就建立屯田制度,当时负责这一件事情的是康茂才。也是以此为基础的建立的卫所制度。屯田是卫所制度的核心所在。可以说,朱元璋之所以能有天下,与他非常积极的粮食生产政策有关系。在什么地方,都注重粮食。这一点是张士诚,与陈友谅是没有办法比的。陈友谅穷兵黩武,对百姓死活并不在意。而张士诚不修田政,良田美地都为张士诚亲戚所有。权贵得多了,朝廷手中就少了。所以说,朱元璋是这三个政权之中根基最深,最有韧劲,即便一时间不能取胜。只要僵持下去,胜利的一定是朱元璋。在屯田这一件事情上,朱元璋并不是外行。这高丽田庄,才开垦几个月。都是生的,也没有什么好看的。想要丰收,恐怕要等一两年。农业的节奏就是这样,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并不是说,就看不出什么东西了。朱元璋首先看的是高丽田庄之中的待遇。每人每天多少口粮。然后再看工具。所有农具都是钢打造的。朱元璋看上面的刃口,稍稍打磨一下,就能当兵器来用。朱元璋试着用了用这样的农具。比之前各种农具都好用太多了。特别是他小时候,很多农具用的都是木头的。两者之间,根本不能同日而语。再然后看土地。不得不说,东北的土地是很是给力的。非常肥沃。甚至朱元璋给出一个何夕都没有注意过的事实,朱元璋说道:“这里其实都是熟地。只是时间没有种,所以荒了开垦出来也很容易。估计明年熬一年,后年就差不多了。”“熟地?”何夕细细看看下面的土地,他看不出来什么。他到底没有亲自种过地,却不知道良田与生地,就在于土地上面几十公分厚的土层。经常种地的土地,土层已经适应了农作物的生长。或者说里面的微生物环境改变了。这才能长粮食丰收。有经验的人,一眼就看出来,没有经验的人。自然什么都看不出来。何夕对于是熟的,有些吃惊,但是细细想来,也觉得正常。毕竟辽东虽然是中华文明的边缘地带,并不代表,辽东就没有繁华过,不说别的。就是元代辽东就有不少户口,说明当年辽东土地开垦数量,远远在现在之上。这里又是靠近辽河,方便浇水的好地。曾经被开垦过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看完这些东西之后。朱元璋说道:“庄稼,一在水,一在土。其他都是次要的。土看过了。那就却看水吧。”何夕说道:“正好,我这里也有一个东西,请陛下掌眼。”------很快就来到了河边。朱元璋也很快看到了,何夕的杰作。沿着辽河十几米的地方,并排有几十个奇怪的建筑物。他远远看见,外面是石头,里面是铁。到底是什么,却要靠近了才能看清楚。来到近前一看,却是一个高台,下面有狭长的河道。似乎能从辽河之中引水,所有水都到下面的深坑之中。而这深坑之中,有一个粗大的铁管。铁管之中,一根中轴,中轴上面有一圈奇怪的叶片。视线影响。朱元璋看不真切。只是上面的高台延伸一道水渠,让朱元璋猜到这是什么了。说道:“这是引水的?”何夕说道:“正是。”随即让人将开关打开。下面水渠水闸也打开了。一股水流从辽河中引了出来,因为高度差冲击下面的铁管。水流冲击在粗大铁管附近,又回旋出来。只听水声下面,似乎又有什么别的声音。而随着水流冲击。上面高台上可以看清楚,铁管中间的中轴动了。过了一会儿,能够清晰地听到水管之中的水声了。朱元璋大为吃惊,靠在上面细细听了一会儿。说道:“上来了。”忽然一股河水冲出铁管,流在河渠之中。沿着河渠流进攻过开垦的土地之中。如果从这里位置拔高的话,就能看见,沿着辽河,大概有一里,就有一个这个机器。现在还没有大规模铺开,总共大概只有几十座而已。但是即便仅仅这几十座,也能灌溉周围数以万计的良田了。更不要说,这东西,纯用水力。不同蒸汽动力,也不用电力。在这个时代最适合不过了。虽然在提水高度上也是有限制的。但在何夕看来,要比虹吸设备好多了。虽然说,这个设备,也有一些技术难题,最大的问题就是轴承。而今轴承的生产,还不能标准化。需要大师傅掌总才行。但也暂时够用了。提水也有上限。不适合一些特殊地形。但是对大部分临河的土地。都是能用的。而且方便快捷效率高。当然了,这一切都建立在钢铁大规模生产。价格已经降下来的前提,否则,何夕只能去想木头的水车了。朱元璋从这个上面看到了很多。他看到了全天下所有的河渠上都装满了这个。到时候,粮食能够增产,一般的旱情,百姓也能自己应对了。朱元璋问道:“这个叫什么?”何夕说道:“这个叫水轮机。”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小说阁”免费阅读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小说阁”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