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蒲州社
近乡情怯,张大郎来到家门口反而不敢敲门了。
身边的书童却没有张大郎这样的心思,他几步上前,拍开了大门,走了进去。很快宅院之中就响起一阵动静。
一个老人拄着拐杖走了出来,见了张大郎,说道:“我的儿啊。”
张大郎跪倒在地上,双目含泪说道:“父亲,孩儿不孝,让您受惊了。”
父子重逢,一番叙旧。不用多提了。
张大郎将这几年的经历,告诉老父。最后激动的说道:“父亲,这是我这辈子最大的一次机会,为何大人办事。也是我张家的机会。”
张父说道:“我儿,你要做什么?”
张大郎说道:“请父亲,给蒲州城中有头有脸的人发帖子。请他们过来一叙。能在蒲州召多少人,就召多少人。”
张父沉默了好一阵子,一咬牙,说道:“我张家从前朝迁到这里,已经三代了。多多少少也是有一些面子的。由我张家担保,乡亲们自然是会相信的。但是我儿,有一件事情,你想过没有。”
“这一件事情做好了。什么也不用说了。但是一旦出了问题,我张家就不要想在蒲州混了。”
古代最重视乡情,如果将自己的家乡人都得罪遍了。那可不是简简单单不在蒲州混那么简单,简直是社会性死亡了。
张大郎说道:“父亲,这个机会,我一辈子难以再遇到了。”
张父说道:“好吧。”
张父所做就做,撒帖子将蒲州大族都请了过来。张大郎将情况一说,顿时议论纷纷。下面的人说都有。有相信的,有不相信的。
这些人都是看着张大郎长大的。觉得张大郎这个人,不至于千里迢迢来欺骗乡亲。而同样这些人也都熟悉官府徭役制度。毕竟徭役制度是大明的根本制度,特别是北方,徭役很重,大家都服过徭役。
张大郎即便是将官报拍在桌子上,也不能说服所有人。
只是,张大郎很快发现,其实不用说服所有人。因为现实会说服人。
钱这东西,谁都需要。
特别是在这个时代的乡村。自给自足的乡村经济,看似田园牧歌,但是且不说农业经济的风险,单单缺乏硬通货,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管再自给自足,也不可能对外界没有任何需要。
最简单就是生病,总不可能连生病都不需要外面治疗吧。
人总是要有求于外界的。
而小农经济并不产出能够与外界交换的硬通货。粮食,布匹这些都有的。但是供应自己用完之后,其实并没有剩下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