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鼓声浓
面对南军咄咄逼人的攻势,三条战线,总计超过五十万大军,而动用的民夫数量更是胜过这个数字。
叶沈并没有失去冷静,甚至并没有怎么反击。而是按部就班的将部署在河间府以南区域的兵马收回,甚至收回过来,还多了一些人马。无他,在之前依附北军的地方势力,在北军撤走之后,并没有得到宽恕。
之所以如此。
一方面,是从朱允炆以下,根本没有细细想过,这一代的占领政策。因为他们想当然的以为,他们是平叛,是吊民伐罪,具有天然的正义性。难道还有需要制定是接受政策吗?
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那该怎么办?
请看大明律,其中与谋逆相关的词条。在南京看来,朱雄英是板上钉钉的谋逆,那么当地与北军合作过的人,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从逆,还想要什么好下场?
做梦去吧。
另外一方面,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这一句话用来概括古代军队,也是很有道理的。
这一句话,说的不仅仅是古代战争的残酷,也可以理解为军队本身就是凶器。
古代对军纪的理解与现代对军纪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何夕看来,北军军纪就够差了。即便在何夕的整顿之下,不敢犯大事,但是出去吃饭不给钱,买东西不付账。口头调戏妇女,这样的事情,一直有。但是明代百姓看来已经很不错了。
在傅友德等将领看来,只要能打胜仗,要什么军纪啊。
特别是傅友德,他在朱元璋麾下是很老实,但不要忘记,他可是跟随刘福通北伐过的老将,谁将河北山东,杀成一片白地的,红巾军与元军,这里并不是说红巾军军纪不好,而是红巾军大部分军纪与元军的军纪都很稀烂。
当然了,而今的明军的军纪不至于差得大规模劫掠,毕竟是朝廷人马。但是大家出兵放马,是要有收益的。毕竟要打仗啊。朝廷给他的那些饷银,养家糊口是够的。但是让人卖命,还差了不少。必须给额外的东西。
打下城池。照例让下面捞上一笔。
怎么捞?要每座城池的士绅出钱劳军,还有就是将这些从逆人员清算。什么没有从逆的?只有为了朝廷忍辱负重的?
难道让我们白跑一趟?
自然一定要有从逆之人的。
如此一来,原本在各府县与北军合作的人,自然知道自己留下是什么下场,纷纷带着全家跟随北军离开,于是,有数万百姓逃入北方,同时也有过万壮丁,也撤到了北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