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漠北大捷
这让燕王非常非常不甘心。
骑兵交战,不是步兵。步兵交战,一旦大溃,这一场战事,就进入垃圾时间了。剩下就看胜利一方怎么样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但是骑兵可不一样。
骑兵的阵势与步兵的军阵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骑兵指挥远远比步兵灵活。而这一点在蒙古骑兵上,尤其是这样的。
蒙古骑兵确认主攻方向的时候,根本不是主将确定的。而是将手下的骑兵洒下去,是试探所有的方向,一旦发现某一个方向有进展,身边的蒙古骑兵就会立即支援,形成局部兵力的集中。
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真正做出决断的,并不是后方的主将,而是最前面的将领,这个将领很有可能是一个百夫长,乃是十夫长。
蒙古骑兵指挥艺术,是古代轻骑兵指挥的巅峰,充分说明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也就是蒙古骑兵最喜欢曼古歹战术,也就是撤退引敌人追击,然后忽然反身一战。
所以,蒙古骑兵最不怕败的。
瓦刺所部,虽然与巅峰时期的蒙古骑兵差很多,但是基本作战逻辑还是没有变化的。
打败一次,根本不伤筋动骨。
反而在之后的追击战之中,与瓦刺多次交锋,甚至伏击。燕王当锋持锐,势不可挡,将大明骑兵的所有优势都发挥出来了。蒙古骑兵的战马虽然好,但是在连续做战之后,燕王本部的骑兵都是用精粮喂养战马的。也就是豆类磨成粉末,与面粉高粱面一起脚步打鸡蛋做成的马粮,可以说,比人吃的都好。
平日可没有这么大方。只有在决战的时候,艰苦行军的时候,才会这样下本钱。
所以在连续作战之后,燕王所部战马依旧给力。再加上训练上,装备上的优势,瓦刺数倍伏击,依然被燕王打穿。
只是燕王知道,瓦刺根本没有伤筋动骨。
瓦刺撤退的技术是一流的。滑不溜秋。燕王打了数仗,追击千里,他估计瓦刺最多折损万余。是不少。但是瓦刺主力尚存。而经此一战之后,瓦刺不敢东顾,尴尬的就是燕王了。
燕王就要想办法,追击千里,去天山北麓,阿尔泰山附近与瓦刺决战了。
千里迢迢到敌人的老巢大战,怎么看怎么不利于自己。
只是到了这个时候,燕王甘心也罢,不甘心也罢。都无能为了。
燕王看出来身后的将士已经很疲倦了。已经成了疲病,如果再追下去。说不定中了瓦刺的圈套,瓦刺虽然一直在逃,但是燕王却不觉得瓦刺是懦夫,他们只是用自己擅长的战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