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负责的范围很是广阔,譬如军备制造,农业工具等等。
基本上是涉及军工业,和农业本身。
但是现在工匠的地位太低了,虽说是士农工商,实际上却是士商农工。
然而工部,却是生产力的关键。
像是材料本身的研究,火器火药的研究等等,这些才是生产力的关键。
提高工匠福利待遇,社会地位,引导大明工业体系的出现和产生,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于工部。
其他的都可以慢慢发展。
朱元璋听到这里,眼睛开始亮了起来。
从一开始的排斥,到现在逐渐被折服,朱元璋能够感受到大孙对于治国的独特想法和心思。
从治军到内政,现在的大孙给朱元璋一种几乎无所不能的感觉。
“大孙说的这个事情,确实不错,不过也不是马上能够制定,这件事情咱会先交给翰林院去办理。”
“需得先将学子们的书籍编撰出来,而后才能进行科举。”
朱元璋笑着说道。
大孙没有直接说要废除四书五经,而是选择并道行之,在朱元璋看来还是可取的。
而且从奏章上,朱元璋自己也早就发现了,很多大臣存在严重的能力不足。
但是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朱元璋也没办法。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于唐朝完善,是君王选拔人才的关键,也算是由此出现了一批寒门学子。
“这件事情既然是大孙你提出来的,那便由你来负责,到时候咱给批个文书,翰林院这块的事情,就先由你来负责。”朱元璋补充说道。
“孙儿听爷爷安排。”
朱英眼睛一亮,立即说道。
编撰教材这样的事情,在朱英看来是非常有意义的,在这个编撰的过程中,他可以添加许多私货。
这些教材极为重要,将会直接的影响到大明每个读书人,包括整个大明帝国发展的方向,都会发生改变。
“咱得回宫去,今日大孙给咱讲的这些,咱得回去好好琢磨琢磨,让大臣们也好生探讨一番,出个详细。”
朱元璋起身,而后对着朱英交代道:“晚点咱让人过来接你,今晚进宫,去看看你父亲。”
朱英闻言微微点头:“好。”
......
西域。
朱英没有想到,自己安排张三过去送信,结果还送去茬子来了。
其实还是朱英在知道自己身世,尤其下了谋略大明的心思后,主要心神,都已经开始围绕大明布局了。
大明现在是最佳改革的时机,老爷子尚在,无论是怎样的改革,只要获得老爷子的支持,这大明就无人可以阻拦。
现在也是大明武力值最为巅峰的时候。
其实一个蓝玉,并不能说影响多大的局面,哪怕如冯胜,傅友德这些名将,在朱英看来,存在当然更好,没有也不会太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