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从来没有像今日这般,有着更为强烈活得长久的**,他想亲眼见见,这往后的大明盛世之风光。
若不是如今天色已晚,真想把臣子们都召集起来,商议接下来的大动作。
......
从华盖殿离开的朱英,心情极为美好。
推行改革离不开老爷子的支持,这可不是之前的小打小闹,几乎是对于目前的大明,由上至下的一次巨大变化。
可以说整个大明实行的根本策略,都要发生一个转变。
当然,这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个过程很长,可能十年,可能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乃至更为长约。
但是国策一旦立下,大明的车轮就会调转方向,往自己所想之地开去。
大明的发展,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就能够完成的。
但是对于一个大国来说,每一处细微的改变,都非常的重要。
朱英看似是在对官员谋取福利,实则最后的重心,还是要回归到老百姓的身上。
站在最为顶尖的地位上,朱英本身,是不存在说,直接去领导百姓的。
而领导百姓的,不管是古今多少朝代,都是在于官员的手里。
便就是在京师这里,连台面都上不来的知县小官,在百姓的眼里,那就是青天大老爷。
普通的百姓,又哪里可能接触到更为上级的官员。
更别说,按照现在老爷子定下的律法,僭越,那也是大罪。
普通百姓,根本没有承受住的地方。
从政策上来说,若是有遇到贪官,百姓也是有权力,直接押送到京师来。
话是这个话,理也是这个理,可事情,不是这么个事情。
从地方到京师,别的不说,出行的公文怎么拿?
一个底层百姓,有什么资格,有什么脸面,会让知县大老爷,给你开具出行的公文。
没有公文,走出不到十里地,就被拿下了。
直接给你关进大牢,任你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倒也不是说,没有爱民如子的清官。
可在这历史的滚滚长河中,清官的存在,如凤毛麟角,贪官的存在,如黄河之沙。
指望到地方上的是个清官,还不如指望投胎到大户人家呢。
在这官员都吃不饱的情况下,你老百姓要吃口饱饭,叫什么道理。
知县老爷,可不是说吃的自己一个人的饭,还有妻儿,妾室,以及吏员,衙役。
这口饭摆在面前,都得吃呀。
知县老爷吃完了,吏员吃完了,衙役吃完了。
嘿,等等,还轮不到百姓呢。
后面还有大户,地主,勋贵,豪绅。
等全部走完,那点残羹剩汁,都不见得是百姓能够吃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