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里面,自然也有一套铜活字的模具。
“你们也看了,倒是跟咱说说,这商道,还是小道吗。”朱元璋问道。
户部是管钱财的,听到陛下的问话,作为户部尚书的赵勉,自然是由他来回答。
“回禀陛下,太孙殿下之商道,已非民间商人之小道,而是国之大道。”
“在这其中,每一个看似为赚取钱财而定下的手段,实则其根本的目的,是在于小民得利。”
“臣先前有闻,太孙殿下出千万贯宝钞,对于所有的商品,在限定的时间内,予以极大的折扣。”
“说来惭愧,当时在臣的心中,并不能理解此事,然出乎臣之所料,在此事结束过后,一番核算下来,不仅未亏,反而赚了。”
“臣当时心中好奇,便就开始钻研此事。”
“最后发现,之所以能赚,而是群英商会,在各地以批量之形式,低廉之价格,购置大量货物。”
“行商们出售货物,往往需要东奔西走,劳累数月乃至大半年,亦是不见得能够售罄手中货物。”
“而群英商会这边,一举全部收购,这般省去了大量的功夫。”
“是以有一些货物中,哪怕是让利三分,四分,甚至过半,行商们也愿意出手。”
“群英商会在大量购置这些货物之后,利润自然就极高,降价看似夸张,实则还有利可图,加上时日限制,百姓也就纷纷解开钱袋,大肆购买。”
听着户部尚书赵勉的分析,讲述。
不仅是上首的朱元璋,还是在座的其他尚书,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心里头也开始清晰起来。
这就是太孙殿下的赚钱手段。
可谓是把整个南直隶地区的经济,就这么一下子全部盘活了。
“赵尚书,这个法子,可否在其他地区,也能如此推行。”朱元璋沉吟一下问道。
赵勉想了想,回道:“回禀陛下,此法有所限制,只能用于百姓富足之地。”
“京师之中,向来大户居多,大量的货物过来,大户们可全部购光。”
“除开江浙一带,臣想不到还有那些地方,有如此之多的大户。”
“不过有些相对来说还算富足之地,地方官府可帮忙采购,低廉卖给百姓,倒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法子。”
朱元璋听闻后,摇头道:“采买之事,不当是官员代办,如此一来,中饱私囊者众多,真到了百姓手中,反而只高不低。”
“说不准有些心黑的,强买强卖,价格反倒是比原先更高。”
“大孙曾言,商道之处,唯有以商治商,不可跨界而行。”
“这些采买之事,往后要是要交到商会手中。”
对于官员的不信任,是朱元璋从小就有的感官,加上大孙也说过,官员绝不能过于插手商道之事。
这就让朱元璋心里有了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4页